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怎样看抗日时期的“民族形式”论争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过去的现代文学史著作大都认为,延安时期关于文艺的"民族形式"的讨论没有大的分歧。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戴少瑶认为,这种"无分歧"的说法,是来路不明的。它既不符合延安的讨论的实际,也不符合当时文艺界的评价。一九四○年六月,在重庆召开的"戏剧的民族形式问题座谈会"上,光未然。
作者
戴少瑶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
1982年第5期139-140,共2页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关键词
民族形式问题
现代文学史
师范学院
延安时期
分歧
旧形式
重庆
不符合
光未然
现实主义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7
1
金良守.
论“民族形式”论争的发端问题[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6,33(2):50-56.
被引量:7
2
段从学.
“民族形式”论争的起源与话语形态论析[J]
.社会科学研究,2009(5):155-163.
被引量:14
3
毕海.
延安对“五四”新文艺的重审及其意义——以“民族形式”论争为中心[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9):53-64.
被引量:7
4
毕海.
抗战“民族形式”文艺论争中的文化政治[J]
.文艺争鸣,2016(11):92-97.
被引量:5
5
林红.
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艺大众化运动探析[J]
.党的文献,2017(3):73-78.
被引量:3
6
郑大华.
论抗战时期“文艺的民族形式”的提出及其讨论[J]
.中国文化研究,2018(2):95-109.
被引量:4
7
周维东.
革命文艺的“形式逻辑”——论延安时期的“民族形式”论争问题[J]
.文艺研究,2019(8):79-88.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1
1
林绪武.
新旧之间:基于《新中华报》对“民族形式”报道的考察[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132-141.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林绪武.
中共党报党刊史研究报告2022[J]
.新闻春秋,2023(3):12-21.
2
张保军,杨凤城.
抗战时期党报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话语建构——以《新中华报》为对象的考察[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45(3):19-26.
被引量:1
3
邓红,燕美.
新时代以来延安时期中共党报党刊史研究的重要议题[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24(4):96-112.
1
刘泰隆.
关于“民族形式”论争的评价问题[J]
.学术论坛,1980,4(3):39-42.
2
刘泰隆.
关于“民族形式”论争的评价问题——兼谈对编写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几点意见和希望[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15(4):66-71.
3
严尊平,何慧.
民族形式问题论争的现代性取向[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11):230-231.
4
翟耀.
大众化·民族化·现代化——茅盾在“民族形式”论争中的理论见解[J]
.文史哲,1987(2):67-70.
被引量:1
5
汤道榕.
毛泽东同志在建立新文学民族形式上的贡献[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9(2):16-21.
6
江冰.
浅谈文学的民族形式[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13(2):24-27.
7
陈修良.
中国革命史中教条主义的祸害——读周恩来《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有感[J]
.社会科学,1985(3):68-70.
被引量:1
8
黎舟.
茅盾对世界文学的贡献——纪念茅盾诞辰九十周年[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3):50-55.
9
朱琳,周楠.
略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民族性[J]
.青年与社会(下),2013(12):342-342.
10
耿玉发.
试析美国对皖南事变的态度及其作用[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9(2):50-53.
被引量:3
中国社会科学
198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