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朱熹学派在福建的流传及影响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朱熹学派被称为闽学。它在福建的流传与影响仅是一个雏形,但反映出它在全国及后世的影响与作用。历史记载程门高弟杨时离别二程南旋时,程颢说“吾道南矣”。这句话成为理学史上的一句名言。朱熹的私淑真德秀在其《读书记》中写道:
作者
冒怀辛
出处
《江淮论坛》
1982年第4期50-57,共8页
Jiang-huai Tribune
关键词
朱熹
学派
历史记载
真德秀
《读书记》
杨时
理学
《宋元学案》
程颢
胡安国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0
1
唐力行,吴建华,徐茂明.
“家庭·社区·大众心态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J]
.历史研究,1999(1):173-185.
被引量:3
2
李良玉.
第二届中国社会史学术研讨会述评[J]
.历史研究,1989(4):150-157.
被引量:1
3
赵靖.
包世臣的經济思想[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4,10(1):73-84.
被引量:5
4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J]
.教学与研究,1956(5):1-6.
被引量:10
5
邵循正.
秘密会社、宗教和农民战争[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1,7(3):3-9.
被引量:8
6
编者的话[J]
.史学月刊,1957(10):4-4.
被引量:2
7
李良玉.
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与历史变迁[J]
.江苏社会科学,1993(4):82-87.
被引量:8
8
别府淳夫.
朱次琦和康有为——晚清的朱子学研究[J]
.孔子研究,1987(2):115-121.
被引量:3
9
秦宝琦.
从档案史料看天地会的起源[J]
.历史档案,1982(2):93-100.
被引量:7
10
赫治清.
天地会起源“乾隆说”质疑[J]
.中国史研究,1983(3):149-15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高令印.
闽学的传播衍变及其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39(1):120-125.
被引量:3
2
蔡少卿,李良玉.
六十年来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26(4):33-42.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吴声怡,郑淼茜.
福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研究[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109-112.
被引量:18
2
邓燕雯,郑淼茜,邓家萍,吴声怡.
福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研究[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3):59-63.
被引量:6
3
郑永华.
洪门史研究的集成之作--评秦宝琦著《中国洪门史》[J]
.历史档案,2013,26(4):133-138.
4
杨慧敏.
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的认识及研究趋向分析[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6):95-97.
5
周茶仙.
士人、家族与朱子学的接受及传布:以门人程端蒙为例[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5):107-111.
6
李剑鸣.
欧美史学的引入与中国史家的话语权焦虑——一个当代学术史的考察[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7(1):9-31.
被引量:8
7
李剑鸣.
欧美史学的引入与中国史家的话语权焦虑--一个当代学术史的考察[J]
.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22(7):3-24.
1
李朝伟.
三亚全市人大工作会议召开[J]
.海南人大,2005(11):33-33.
2
何乃川,张培春.
简论杨时的理一元论思想[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34(4):66-70.
被引量:2
3
黎昕.
杨时“理一分殊”说的特色及其对朱熹的影响[J]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6(2):49-53.
被引量:2
4
闽人文 再现八闽才俊 传承深远文化[J]
.福建教育(中学版)(B版),2009(5):3-3.
5
徐远和.
谢良佐的理学思想及其影响[J]
.中州学刊,1987(5):51-55.
被引量:1
6
艾奇,张丽娜(摄影).
程门听雪——苏州青年书法家程万青印象[J]
.长三角,2011(2):69-70.
7
罗翀.
关于“南宋初的范汝为起义”一文的补充[J]
.文史哲,1956(6):62-64.
8
汪金铭.
厦门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综述[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38(1):146-147.
9
姜国柱.
洛学的产生及其思想渊源[J]
.中州学刊,1984(2):71-76.
10
孙明章,高令印.
闽学略论[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32(3):107-116.
被引量:2
江淮论坛
198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