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评斯金纳著《言语行为》(上) 被引量:1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这是乔姆斯基的一篇名作。原文虽然只有三十来页,却驳倒了斯金纳的行为主义语言学说,因而动摇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基础。斯金纳说,人类的语言行为只是刺激和反应。看见、听见和感觉到的东西是刺激,说出的话是反应。辨识出刺激,就能预测会有什么反应。乔姆斯基反对这种说法。他的基本主张是:(1)人类社会的语亩行为和实验室里的动物“行为”不同。“刺激”、“强化”、“反应”等等是拿白鼠之类做实验得来的有严格定义的概念,不能把它引申转换,用于人类语言行为的研究。(2)人脑有推理、概括等等功能,这是与生俱来,由遗传决定的。研究人类语言行为,不能只看那可以观察的外在刺激和反应,还要探索人体内部结构的独特作用。但是,乔姆斯基虽则一举摧毁了斯金纳的理论体系,他自己的假设也遭到后来者的挑战。此是后话,这里不必多谈。本文原文不易读,原因是:首先,斯金纳的学说本身概念模糊,强词夺理,并且有许多离奇古怪的术语,如 mand,tact,autoclitics,等等。其次,乔姆斯基虽然有卓见,可是文笔欠佳,并非明白晓畅。译成汉语之后,就更难读,因为译者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都低,汉语与英语之间也确有一条不易逾越的鸿沟。在翻译时,参考了《英汉心理学词汇》(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和一些有关书籍。基本上沿用旧有译名,个别似不大妥的酌加改动,例如 deprivation(指不让供实验用的动物如白鼠等等吃东西或喝水)原译“剥夺”,改译“短缺”;mand(包括疑问、请求、命令、威胁,等等)原译“祈求语”,改译“问令语”。有的术语找不到现成译名,只好自拟,例如 emitted response(原发反应),reinforcer(强化因),aversive stimulation(反感性刺激作用),tact(触发反应),textual behavior(文本行为),intra-verbal response(言内反应),autoclitics(自向反应),composition(造句),syncategoremic expres-sions(附缀成分),built-in structure(内装结构)等等。这些译名虽经再三斟酌,还不怎么明白顺畅,请大家多加指正。原文共有脚注48条。因为所谈的是枝节问题,除第43条外,略去不译。
出处 《当代语言学》 1982年第2期15-21,共7页 Contemporary Linguistics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70

引证文献12

二级引证文献5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