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关于洛迦诺公约的性质问题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1925年10月5——16日,英、法、德、比、意以及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在瑞士的南部小城洛迦诺举行会议,在会上共签订了八个条约,总称作:“洛迦诺公约”。关于洛迦诺公约的性质,苏联历史学家历来认为它是反苏的,说:“洛迦诺协定为德国的东进打开了合法途径”。“洛迦诺条约的主要用意在于把德国侵略势力的矛头引向东方……”。过去,我国史学界也一向认为洛迦诺公约是反苏的,有的同志干脆把它说成是西方帝国主义为了“祸水东引”,即向东发动侵略战争,反对苏联。近几年来。
作者 马真玉
出处 《史学月刊》 1981年第6期70-76,共7页 Journal of Historical Science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1

  • 1丁宝有,杨春吉.论洛迦诺公约的性质[J].史学集刊,1985(4):58-64. 被引量:2
  • 2张运成.洛迦诺会议和法国的安全保障问题[J].法国研究,1989(2):79-86. 被引量:1
  • 3冯梁.洛迦诺会议的起源──英国、德国和法国的安全问题[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4,31(3):140-147. 被引量:1
  • 4于忠.《洛迦诺会议和洛迦诺公约》[J].历史教学,1984,.
  • 5梅尔文·P.莱弗勒.《难以捉摸的追求:美国推行的欧洲稳定与法国的安全,1919—1933》,查珀尔希尔,1979年版,第7—9,112,114,116-117,154页.
  • 6艾里克·萨顿编译.《古斯塔夫·斯特莱斯曼:他的日记、信件和文件》第2卷,伦敦,1927年版,第503—505,121页
  • 7弗兰克·科斯蒂廖拉.《尴尬的支配权:美国与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1919—1933年》,伊萨卡,1984年版,第30,103,126,149,196页
  • 8美国商业部,人口普查局编.《美国历史统计,从殖民地时期到1970年》第2卷,纽约,1989年版,第903页
  • 9威廉·C.麦克尼尔.《美国的金钱和魏玛共和国》,纽约,1986年版,第47,136,141页
  • 10让-巴蒂斯·迪罗塞尔.《外交史1919—1978》上,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第80页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