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哈姆莱特》剧中两问题的再商榷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姆莱特》第三幕第一场那段脍灸人口的独白,开篇To beor not to be曾使不少译人旬月踟蹰。人们对这领括全段的六个英语词提出不同译文,但表达的中心思想多为“生死何去何从”。有人认为“干还是不干”或“
作者
张崇鼎
出处
《外国文学研究》
1981年第2期121-125,64,共6页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关键词
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奥菲利娅
人文主义理想
译文
人文主义者
人文主义思想
评论文章
亚历山大
行动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0
1
谢天振.
作者本意和本文本意——解释学理论与翻译研究[J]
.外国语,2000,23(3):53-60.
被引量:129
2
张汝伦.
理解:历史性和语言性——哲学释义学简述[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26(6):37-40.
被引量:4
3
陈嘉.
《哈姆莱特》剧中两个问题的商榷[J]
.外国文学研究,1980,2(3):3-8.
被引量:6
4
张松林.
还To Be or Not to Be一个真我[J]
.中国翻译,1995(3):40-43.
被引量:2
5
张庆路.
论莎剧名句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J]
.中国翻译,1990(3):56-58.
被引量:3
6
孟宪强.
《哈姆莱特》的文化积淀与时代精神[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5):82-86.
被引量:1
7
蓝仁哲.
《哈姆莱特》:演释人类生死问题的悲剧[J]
.外国文学评论,2002(1):41-46.
被引量:17
8
张德让.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与翻译研究[J]
.中国翻译,2001,22(4):23-25.
被引量:146
9
祝朝伟,张柏然.
翻译与阐释的多元——从《锦瑟》的英译谈起[J]
.外国语,2002,25(5):55-61.
被引量:25
10
朱健平.
翻译即解释:对翻译的重新界定——哲学诠释学的翻译观[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9(2):69-74.
被引量:69
引证文献
2
1
信传华.
《哈姆雷特》中的计谋[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1(5):34-35.
2
臧雪娟.
何以会产生一千零一个“ToBe,orNottoBe”?——从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角度分析[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42-46.
1
马钟元.
《哈姆莱特》剧焦再论[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9(3):51-57.
被引量:3
2
易俗.
从陌生化角度看诗歌翻译之“雅”[J]
.海外英语,2012(22):178-179.
3
陈嘉.
《哈姆莱特》剧中两个问题的商榷[J]
.外国文学研究,1980,2(3):3-8.
被引量:6
4
周仁成.
莎士比亚文艺美学思想与柏拉图——“举镜子反映自然”说再辩[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4(2):157-160.
5
梁红艳.
从《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看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影响[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19(5):57-60.
6
吴梅芳.
卡在“历史的哈姆莱特”脖子上的“哲学的哈姆莱特”[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43-46.
7
康占俊,谢文英.
关于《简·爱》中某段译文的比较分析[J]
.考试周刊,2010(10):28-28.
8
王诗诗.
对比分析《再别康桥》的不同译文[J]
.赤子,2014(12):160-160.
9
胡渝镛,翦洁.
从唐诗《江雪》的不同译文比较谈古诗英译之艺术[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24(8):6-8.
10
李学欣,李旸.
易安词作中叠词的美感传译[J]
.作家,2009,0(24):173-174.
外国文学研究
198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