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匆匆》中时间隐喻的认知分析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人们使用隐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抽象概念。时间是抽象的,人们往往借助于隐喻来认识这种无法感知的抽象事物。本文以Lakoff和Johnson的隐喻认知为理论基础,以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为语料,分析时间的空间隐喻、结构隐喻和本体隐喻在作品中的应用,并揭示汉语时间表达背后的隐喻机制。
作者 崔锦华
出处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64-65,共2页 Journal of Changchun Education Institute
关键词 认知 隐喻 时间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Clark H. H. Space, time, semantics, and the child[A].{H}New York:Academic Press,Inc,1973.
  • 2Lakoff, G,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 3Lakoff, G,M. Turner. More than Cool Reason: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M].{H}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9.
  • 4Radden G,Martin Pütz. The cognitive approach to natural language[M].1992.
  • 5钱钟书.管锥编[M]{H}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174-175.
  • 6赵艳芳.语言的隐喻认知结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27(3):67-72. 被引量:362

共引文献361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