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社会学探索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交往行为理论的提出,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中公共领域结构转型的异化,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促进交往与社会进化。但是,这种理论构建仍然无法摆脱二元论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哈贝马斯所寄希望于生活世界的回归仍然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乌托邦。
作者
高和荣
机构地区
扬州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2-54,共3页
Study & Exploration
关键词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
交往理性
公共领域
结构转型
分类号
C91-06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608
同被引文献
6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6
参考文献
5
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3
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276.
4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2..
5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第1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6.279-282.
共引文献
608
1
姚俭建,岑文忠.
文化资本的积累机制探微[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2):35-40.
被引量:29
2
张永和.
“扩展秩序”下的中国法治进程[J]
.现代法学,2002,24(1):26-40.
被引量:14
3
崔金云.
政府管理经济指标化与政府权威的建构[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8(5):76-80.
4
李建华.
风险社会中的伦理秩序[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18(6):62-67.
被引量:15
5
方延明.
媒介公共性问题研究三题[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8(6):58-62.
被引量:15
6
炎冰,严明.
启蒙的本态与悖结——《何谓启蒙》之解读,以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8(6):76-80.
7
杨雪冬.
风险社会理论述评[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1):87-90.
被引量:195
8
杨大春.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梅洛-庞蒂[J]
.教学与研究,2005(1):19-24.
被引量:3
9
郑杭生,奂平清.
社会资本概念的意义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J]
.学术界,2003(6):78-90.
被引量:36
10
杨向荣,曾莹.
西美尔“距离”的现代性解读[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0(1):135-138.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67
1
刘建成.
哈贝马斯的公共性概念探析——从批判到整合[J]
.教学与研究,2004(8):20-24.
被引量:14
2
田本娜.
探源寻根 根深叶茂——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浅见[J]
.课程.教材.教法,2004,24(10):30-36.
被引量:10
3
胡宏浩.
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J]
.中小学教材教学(小学版),2005(6):17-19.
被引量:4
4
杨仁忠.
论政治哲学视域中的市民社会[J]
.社会科学辑刊,2005(6):10-15.
被引量:3
5
李培林,苏国勋,张旅平,渠敬东,覃方明,徐冰.
和谐社会构建与西方社会学社会建设理论[J]
.社会,2005,25(6):1-22.
被引量:56
6
邢秀凤.
以对话为学习策略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索[J]
.教育研究,2006,27(3):71-76.
被引量:17
7
刘少杰,王建民.
现代社会的建构与反思——西方社会建设理论的来龙去脉[J]
.学习与探索,2006(3):48-55.
被引量:23
8
周怡.
寻求整合的分化:权力关系的独特作用——来自H村的一项经验研究[J]
.社会学研究,2006(5):50-84.
被引量:18
9
陆青春.
追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简约化”[J]
.中国教育学刊,2007(4):68-69.
被引量:16
10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引证文献
4
1
杨文爽.
解读《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的制度分析范式[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8(2):29-30.
被引量:1
2
周晓虹.
社会建设:西方理论与中国经验[J]
.学术月刊,2012,44(9):5-14.
被引量:22
3
林木田.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反思[J]
.教学研究,2014,37(6):113-115.
4
何静.
浅谈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9,35(3):60-6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26
1
孙国东.
“民主社会学”视角下国家与社会的相因相成——基于思想史重构的政治哲学分析[J]
.复旦政治学评论,2021(1):3-44.
2
周晓虹.
社会转型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J]
.南京社会科学,2014(1):1-10.
被引量:14
3
吕强.
自媒体对于中国特色公共领域的建构[J]
.传播与版权,2014(4):4-4.
4
徐延辉,兰林火.
社会建设研究:回顾与展望[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3,14(5):104-111.
被引量:2
5
郎晓波.
“三社联动”推进社会建设——来自杭州江干区的经验[J]
.浙江学刊,2013(6):66-70.
被引量:22
6
刘小敏,邓智平.
社会建设:概念、话语、经验与战略选择[J]
.广东社会科学,2014(1):190-198.
被引量:7
7
周晓虹.
再论中国体验:内涵、特征与研究意义[J]
.社会学评论,2013,1(1):14-21.
被引量:21
8
刘祖云,李烊.
“城乡关系”学术文献的理论考察[J]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4(2):12-19.
被引量:1
9
慈勤英,赵彬.
论社会建设中的信任机制问题[J]
.湖南社会科学,2014(5):55-60.
被引量:3
10
刘泽文,罗英姿.
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学术检视与展望[J]
.中国农业教育,2015,16(2):12-18.
1
周穗明,翁寒松.
论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建构原则[J]
.天津社会科学,1987(3):27-32.
2
欧力同.
论哈贝马斯的语言行为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J]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2(2):108-116.
被引量:2
学习与探索
200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