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微博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微博作为当今十分流行的一种网络传播媒介,其强大的传播效力也开始引起学界的研究兴趣。其碎片化、多样化、高效化、个性化的特征是网络媒介发展至今的一个连续累积的结果,是与后现代文化大环境下的文化消费逻辑相一致的。本文从后现代文化视角出发,总结微博文化传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作者
栗延斌
机构地区
牡丹江师范学院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出处
《戏剧之家》
2013年第4期67-67,共1页
Home Drama
关键词
微博
微博文化
后现代主义
特征
分类号
J8 [艺术—戏剧戏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3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李林容,黎薇.
微博的文化特性及传播价值[J]
.当代传播,2011(1):22-25.
被引量:81
2
刘丽清.
微博虽“微”足值道尔——微博特性之浅析[J]
.东南传播,2009(11):153-154.
被引量:63
3
张品良.网络文化传播:一种后现代的状况[M]{H}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Twitter日发帖数突破5000万条远超去年同期》,http://www.enet.com.cn/article/2010102231A20100223612986.shtmt.
2
Erick Schonfeld,Jump Into The Stream,The Washington Post, 2009-5-17.
3
黄少华.《闪客:另类娱乐文化的涂鸦与解构》,《中国青年报》2006年3月27日.
4
美舟克·波斯特著,范静哗译.《信息方式:后结构主义与社会语境》,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3页.
5
高岩.《微博对新闻行业的影响及其存在问题一以Twitter为例》,来源:中国新闻研究中心,2009-12-8.
6
宋安.《从输入框大小看微博化趋势》,http://www.163er.com/yanjiu/64908.shtml,2010-0l-11.
7
[美]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著,胡泳、范海燕译.《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
8
倪松.《“全球移动网络”正在形成》[J].现代广告,2009,(12).
9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页.
10
彭兰.
从社区到社会网络——一种互联网研究视野与方法的拓展[J]
.国际新闻界,2009,31(5):87-92.
被引量:87
共引文献
139
1
李新军.
论微博的新媒体特性[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2,20(4):45-47.
被引量:1
2
陈灼.
灾难舆情趋向分析——以“尤特”水灾民众微博为例[J]
.东南传播,2013(12):80-85.
被引量:1
3
宋晓梅.
微博的5W特征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1):96-98.
被引量:1
4
黄朔.
微博客传播模式的多级化表现[J]
.大众商务(教育版)(民办教育研究),2010(6):75-79.
被引量:2
5
王艳.
Twitter技术及其在情景教育中的应用[J]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6):20-20.
6
马晓亮.
谁是博客时代的主导——浅谈微型博客与传统博客的发展趋势[J]
.新闻知识,2010(6):79-80.
被引量:4
7
牛梦笛.
后博客时代的媒介参与——“微博”现象初探[J]
.新闻界,2010(3):41-43.
被引量:33
8
黄朔.
媒介融合视域中微博多级传播模式探究[J]
.东南传播,2010(6):99-101.
被引量:36
9
张力.
浅析微博的传播形态[J]
.青年记者,2010(8):80-81.
被引量:30
10
刘聚荣,胡锦博.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公民新闻的发展——以微博为例[J]
.新闻世界,2010(7):210-211.
被引量:7
1
马莉.
比亚兹莱插画艺术与中国绘画表现形态上的相似点的比较研究[J]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07(11X):175-177.
被引量:1
2
王凤欣.
试析姚茫父对陈师曾《文人画之价值》的影响[J]
.艺术教育,2016(3):62-62.
3
黄晓婷.
怀旧青春电影中的消费主义美学[J]
.新闻传播,2014(7):8-9.
被引量:2
4
李湘媛.
从媒介发展看标志设计[J]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07(5X):49-51.
被引量:3
5
王冬冬.
当前观影消费逻辑对国产电影创作的影响[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5(6):108-114.
被引量:1
6
周正.
电影消费的意识形态:符码权力、媒介与感官叙事[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6,24(4):64-66.
7
刘宏球.
罗拉为什么不“打的”——论《罗拉快跑》的游戏性[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3):112-115.
被引量:10
8
南飞雁.
“潘天寿研究会”成立[J]
.新美术,1994,15(4):80-80.
9
奚路阳,陈长松.
论电视的后现代主义特征[J]
.新闻界,2011(9):50-52.
被引量:1
10
李名清.
王家卫电影中的后现代风格探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16,7(22):177-178.
戏剧之家
201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