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诈骗罪主观要件新探
被引量:
1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诈骗罪主观要件新探●王宗光一、对当前我国诈骗罪主观方面的考察及相关理论的评析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发生的诈骗罪,既有普通诈骗罪,也有经济诈骗罪。经济诈骗罪比普通诈骗罪发案率高,案值大,不仅侵犯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利益,而且严重地破坏社会经济秩序,乃...
作者
王宗光
机构地区
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法院
出处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9-30,共2页
Law Science
关键词
普通诈骗罪
主观要件
经济诈骗犯罪
行为人
非法占有
立法完善
诈欺罪
主观罪过
主观目的
主观方面
分类号
D924.1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27
1
赵秉志,周加海.
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 信用证诈骗罪的必备要件[J]
.人民检察,2001(3):5-12.
被引量:5
2
李希慧.
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几个问题[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4):35-39.
被引量:36
3
梁华仁,张先中.
略论合同诈骗罪的几个问题[J]
.政法论坛,1999,17(1):70-73.
被引量:28
4
陈甦.
析集资诈骗罪罪状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J]
.河北法学,1998,16(6):10-12.
被引量:19
5
夏朝晖.
试论合同诈骗罪[J]
.法商研究,1997,15(4):78-83.
被引量:49
6
徐武生,王新华.
论合同刑事诈骗与民事欺诈[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2(2):50-56.
被引量:1
7
陈兴良.
金融诈欺的法理分析[J]
.中外法学,1996,8(3):9-15.
被引量:49
8
熊选国.
论利用合同诈骗犯罪与民事诈欺行为的界限[J]
.法学评论,1990,8(1):44-49.
被引量:27
9
孙国祥.
非法占有目的刍议[J]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1(1):68-77.
被引量:11
10
代波,齐沁霞.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理论缺陷及完善[J]
.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31-35.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10
1
丁晶.
合同诈骗罪主观方面探析[J]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4(S1):30-32.
2
栾晓丽,刘新艳.
论集资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若干问题[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2):44-45.
被引量:1
3
何全民.
合同诈骗罪犯罪故意形式辨析[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08-111.
4
崔磊.
两类欺诈之比较研究[J]
.天中学刊,2008,23(6):21-26.
被引量:1
5
谈丽华,蔡永彤.
合同诈骗抑或合同欺诈?[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1(2):81-84.
6
张武权,薛冰.
非法集资类案件办理难点浅析[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4(12):182-182.
7
王春丽,梁春程.
贷款诈骗罪司法认定难点问题研究——以李某贷款诈骗案为切入点[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4):67-67.
8
吴巍,黄河.
合同诈骗罪犯罪故意形式新论[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0,8(4):60-65.
被引量:26
9
杜娟,张娟娟.
试论合同诈骗罪中的几个问题[J]
.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6(1):30-32.
10
付必双.
试析合同诈骗罪的主观特征[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04-106.
二级引证文献
28
1
丁晶.
合同诈骗罪主观方面探析[J]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4(S1):30-32.
2
孙国祥.
论合同诈骗罪主观目的形成时间[J]
.法学论坛,2004,19(4):69-72.
被引量:10
3
佟竹青.
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主观要件之辨析[J]
.当代法学,2002,16(4):137-140.
被引量:7
4
王志亮,王宝祥.
合同诈骗罪认定中的几个问题[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8(4):388-392.
5
何全民.
合同诈骗罪犯罪故意形式辨析[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08-111.
6
曾细斌.
论合同诈骗罪之“非法占有目的”的产生时间[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6):63-65.
被引量:3
7
曾细斌.
论合同诈骗罪之“非法占有目的”的产生时间[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1):39-42.
被引量:1
8
许富仁.
合同诈骗罪的立法价值取向及其误区[J]
.湖北社会科学,2007(3):157-160.
被引量:5
9
邓宇琼.
非法占有目的:犯罪成立体系的比较[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9):59-67.
被引量:4
10
陈吉明,刘新锋.
“一房两卖”如何认定[J]
.中国检察官,2008(11):56-58.
被引量:3
1
林肃娅.
论经济诈骗犯罪的概念及其犯罪构成要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15(6):49-52.
2
赵合理.
论经济诈骗犯罪构成中的“非法占有目的”[J]
.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3(1):93-95.
被引量:3
3
张象明.
谈经济诈骗犯罪的新特征[J]
.北方经济(内蒙),1995(1):47-48.
4
郎俊义.
公安机关办理经济诈骗案件中地方保护主义问题[J]
.中国刑事警察,1998,0(2):58-60.
5
穆毅,薛宏伟.
昂贵de门票──’93经济诈骗犯罪扫瞄[J]
.人民公安,1994(2):10-14.
6
何秉松,田睿捷.
经济诈骗犯罪(下)[J]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1998,0(7):15-18.
7
陈冲,沈习彬.
对当前经济流通领域诈骗犯罪的调查研究[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1994,10(6):21-26.
8
田孝民.
论经济诈骗犯罪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J]
.山东审判,2003,19(6):108-109.
9
赵恒想,舒坦.
对经济诈骗的分析及对策[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1997,10(4):49-51.
10
陈曾侠.
在审理经济案件中如何识别诈骗犯罪[J]
.政法学刊(甘肃),1986(4):34-37.
法学
199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