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大学教育科学》
1997年第3期5-8,共4页
University Education Science
共引文献17
-
1王文君.中美旅游管理本科教学的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2004,19(S1):31-36. 被引量:24
-
2刘智运.再论高等教育运行机制──谈加强社会中介组织,协调政府与高校的关系[J].大学教育科学,1997(1):1-8. 被引量:2
-
3王文君.中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的比较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1(1):5-8. 被引量:29
-
4李广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现状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4):84-85. 被引量:16
-
5袁祖望.民间行为在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的作用[J].高教探索,2006(3):65-67. 被引量:2
-
6袁祖望.论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条件[J].复旦教育论坛,2008,6(4):33-37. 被引量:4
-
7王汝发.对中国大学“三大怪现象”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11):32-34.
-
8赵泽洪.麻省理工学院教育模式的“人文化”及其启示[J].高等建筑教育,1997,33(2):32-35. 被引量:4
-
9黎春红,邓飞虎.对旅游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会展专业为例[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0(2):15-17. 被引量:7
-
10刘文江,王文君,梁玉社.面向21世纪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J].天津商学院学报,1999,19(1):45-49. 被引量:29
同被引文献6
-
1张翼.关于科研促进本科教学的几点实践与思考[J].中华文化论坛,2008(S1):151-152. 被引量:5
-
2于淑云.教师人格塑造的价值追求[J].教育研究,1997,18(10):47-52. 被引量:47
-
3鲁洁.通识教育与人格陶冶[J].教育研究,1997,18(4):16-19. 被引量:272
-
4辛继湘.试论教学片面科学化的负效应[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25(6):58-62. 被引量:2
-
5赵奇杰,郑帅.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J].文学教育,2008(10):143-143. 被引量:1
-
6靖国平,张庆宗.大学教师的学问人生[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1):136-139.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8
-
1杨再延.高校现行工资制度运行及改革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z2):45-52.
-
2郭国庆,周晓文,杨蕴林.高校专业人员业绩考核对学报的影响及对策[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2):60-61.
-
3欧金荣,李仁刚,唐峻.对完善高校教师津贴分配激励机制的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8-90. 被引量:6
-
4李永壮,李颍,王勇.高校教师兼职及其管理的理论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7(5):107-111. 被引量:15
-
5张长华,冯海英.试论高校教师兼职管理[J].咸宁学院学报,2010,30(2):133-134. 被引量:3
-
6宋娇,彭定赟.职工收入实证分析及分配模式研究[J].建材世界,2011,32(3):146-150.
-
7应永胜,陈旭晖.美国高校激励机制在我国高校薪酬管理中的运用[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07(1):25-27. 被引量:3
-
8张世云,刘跃,温平川,郑贤铭,赵湘桂.关于高校教师在职培训的思考[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5(3):40-41. 被引量:3
-
1代新敏.谈高校教师的“隐性流失”[J].高等教育研究,1998,19(2):81-82. 被引量:6
-
2蒲俊之.关于高校教师隐性流失的思考[J].海峡高教论坛,2000(2):26-27. 被引量:1
-
3王丽英.高校教师隐性流失现象、原因及对策研究[J].青年与社会(下),2013(2):206-207. 被引量:3
-
4高萍.对高校教师“隐性流失”的一些思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18(4):71-73.
-
5代新敏.谈高校教师的“隐性流失”[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0(4):80-84.
-
6仇定荣.聚焦文本阅读中的隐性流失[J].当代教育科学,2006(7):57-59. 被引量:1
-
7万晓琼,夏繁军.“数学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到底该怎样理解[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2(4):33-35.
-
8王玉东.课堂时间隐性流失的现状扫描与思考[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2(1):5-8.
-
9姚雪.浅析民办高校教师隐性流失问题[J].长江丛刊,2016(14):144-144.
-
10徐红萍.对课堂学习时间隐性流失的分析[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8(Z2):1-4.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