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
被引量:
2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论述李贺对色彩的感觉极为敏锐。他在诗中刻意营构繁多密集、浓重富艳、神秘诡异的色彩意象,有别于盛唐诗人设色的清新自然、和谐浑融。他善于“先色夺人”和“借色点睛”,擅长表现灵视中梦幻里的广阔无际虚玄缈远之色,表现光色的微妙变化,赋予色彩以象征性、情感性和个性,把色彩作为创造冷艳瑰奇意境的重要手段。
作者
陶文鹏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98-105,共8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李贺诗歌
色彩表现
色彩意象
河南府试
《昌谷诗》
《谈艺录》
钱钟书
《李凭箜篌引》
《政治经济学批判》
北京大学出版社
分类号
I053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1
引证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121
1
李晓峰.
试析李贺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6(3):48-49.
被引量:4
2
陶庆梅.
李贺诗歌风格特征论——以意象研究为中心[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99-105.
被引量:14
3
陈允吉.
说李贺《秦王饮酒》中的“狞”——兼谈李贺的美感趣味和心理特征[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26(3):49-54.
被引量:4
4
刘自强.
波德莱尔的相应说[J]
.外国文学研究,1979,1(4):92-97.
被引量:5
5
尤振中.
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拾补[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4):39-43.
被引量:1
6
王锡九.
李贺与宋诗[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4):12-17.
被引量:2
7
王维诗与佛道两家的色彩崇尚[J]
.北方论丛,1996(2):79-83.
被引量:4
8
江先堂.
李贺诗歌“奇崛冷艳”风格成因试探[J]
.东岳论丛,1993,14(2):76-79.
被引量:1
9
陈友冰.
李贺鬼神诗的文化背景[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1(3):14-18.
被引量:2
10
治芳.
李贺诗歌的结构艺术[J]
.江淮论坛,1993(4):96-102.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9
1
包荣荣.
李贺诗歌光意象与其“冷艳”风格的关系[J]
.汉字文化,2024(11):77-79.
2
孙艳秋.
追求新变的李贺诗歌语言艺术[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24(7):36-38.
被引量:1
3
王英.
奇诡艳丽、华美朴素的艺术宫殿──论张爱玲小说的意象和语言艺术[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S2):11-13.
被引量:4
4
蒋寅.
过度修辞:李贺诗歌的艺术精神[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6):55-61.
被引量:12
5
张剑.
20世纪李贺研究述论[J]
.文学遗产,2002(6):119-131.
被引量:12
6
孙超.
论秦观词中色彩的情愁意蕴[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0(3):20-23.
被引量:3
7
张振谦.
李长吉诗与唐宋婉约词[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22(4):30-33.
8
张振谦.
李贺爱情诗艺术特色的道教文化诠释[J]
.理论界,2006(3):193-194.
9
上海第一份手机彩信新闻开播[J]
.新闻战线,2006(3):28-28.
10
郑虹霓.
神腴骨秀 情远辞丽———江淹诗赋修辞艺术浅述[J]
.修辞学习,2006(3):78-8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7
1
储玥.
浅析李贺游仙诗[J]
.汉字文化,2021(2):90-91.
2
孙艳秋.
追求新变的李贺诗歌语言艺术[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24(7):36-38.
被引量:1
3
王庆华.
论张爱玲小说语言的艺术效果[J]
.长城,2009(2):88-89.
4
党黎.
李贺集版本研究简述[J]
.中州学刊,2004(4):127-128.
5
蒋寅.
过度修辞:李贺诗歌的艺术精神[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6):55-61.
被引量:12
6
李尧.
李贺诗中的生命意识[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0(4):24-26.
7
王晓红.
论曲艺语言艺术[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5,25(6):77-79.
被引量:1
8
张圣.
李贺诗歌风格与其心境的关系[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7,27(4):34-37.
9
胡燕.
李贺之“月”[J]
.写作,2009,8(2):5-8.
10
程江霞.
李贺诗歌色彩词的修辞[J]
.文教资料,2009(7):7-9.
被引量:2
1
程显平.
李贺生平二考[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8(2):12-13.
被引量:1
2
黄勇刹.
开发民族民间文学的宝藏[J]
.文艺研究,1980(5):85-88.
3
周尚义.
唐代诗人李贺科举就试论考[J]
.社会科学辑刊,2003(1):187-190.
被引量:1
4
胡淑娟.
李贺诗中的“老”字[J]
.哈尔滨学院学报,1996,18(2).
5
刘丽珈.
《浮生六记》的色彩美[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5-47.
6
唐芳,罗宗宇.
论沈从文小说中色彩表现的审美功能[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9):10-11.
7
王婧,卢梅,冯雷.
“抑”扬之间——浅析萧红、林徽因作品中的抑郁色彩[J]
.北方文学(下),2015,0(10):24-24.
8
文静.
四大名著中的服装色彩表现[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1(7):115-115.
被引量:1
9
魏家骏.
呕心沥血的苦吟之诗——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4(8):31-34.
被引量:2
10
豆官.
理论的沙场[J]
.文学自由谈,1995(1):84-87.
文学评论
199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