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落差──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教育
被引量:2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1期165-170,共6页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1
-
1《南京大学史》编写组编著,王德滋.南京大学史[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
同被引文献28
-
1川尻文彦.杜威来华与“五四”之后的教育界——以陶行知的杜威思想受容为中心[J].社会科学研究,2009(6):142-153. 被引量:13
-
2夏军.杜威实用主义理论与中国乡村建设运动[J].民国档案,1998(3):63-68. 被引量:13
-
3游丽金.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记一次大学生支农调研活动[J].中国改革(农村版),2004(8):14-17. 被引量:1
-
4方丹敏,王平.自我历练 精神扶贫——他们眼中的大学生支农活动[J].中国改革(农村版),2004(8):18-21. 被引量:1
-
5桑东华.五四平民教育思潮的演变、分化和发展[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4):71-75. 被引量:5
-
6邱建生.“知识农村化,农村知识化”——翟城实验区的疑虑和希望[J].开放时代,2005(6):34-42. 被引量:3
-
7刘相波.从“支农调研”到新乡村建设[J].开放时代,2005(6):43-49. 被引量:2
-
8沟口雄三.另一个“五四”[J]中国文化,1997(Z1).
-
9董宝良 主编.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
10杨东平.平民教育的流变和当代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9(3):8-13.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14
-
1刘凯,李继刚.西藏乡村人才振兴现实需求与突破路径[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5):107-115. 被引量:1
-
2周勇.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教育学者的乡村转向与地方行动[J].探索与争鸣,2021(4):25-27. 被引量:1
-
3王萍.城市化的诉求与弱质村庄的形成机制[J].浙江学刊,2016(4):217-224. 被引量:3
-
4潘家恩,温铁军.三个“百年”:中国乡村建设的脉络与展开[J].开放时代,2016(4):126-145. 被引量:80
-
5张海荣.转型期乡村治理中文化认同重构[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5):52-57. 被引量:7
-
6马洪正.中国近代社会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终身教育研究,2017,28(4):35-41.
-
7张海荣.基层善治中如何发挥下沉干部作用[J].人民论坛,2020(20):34-37. 被引量:4
-
8刘盼佳,李广益.去留乡关费思量——1950年代历史语境中的马烽小说《韩梅梅》[J].文艺理论与批评,2020(5):136-148. 被引量:1
-
9汤浩泽.平民教材中的“新民”想象与塑造--以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为考察中心[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1,36(2):102-111. 被引量:1
-
10岳晓文旭,王晓飞,韩旭东,周立.赋权实践如何促进乡村新内源发展——基于赋权理论的多案例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22(5):36-54. 被引量:44
-
1张海梅.论五四运动前后的女子教育[J].历史档案,2001,14(1):101-106. 被引量:6
-
2操国胜.“革命”:陈独秀教育思想的核心[J].安徽史学,1999(2):66-69.
-
3吴舸.五四思潮开启中国教育考试新篇章[J].兰台世界(上旬),2014,0(6):37-38.
-
4陈铭扬.获得教养的方法[J].新读写,2016,0(2):37-39.
-
5聂映玉.浅议五四运动前后中美教育考察对中国初等教育的影响[J].教育史研究辑刊,2008(2):58-61.
-
6刘旭东,吴银银.中国近代科学教育思想的回溯、反思与观照[J].教育科学文摘,2011,30(6):55-57.
-
7马建强.“与时俱进”的大教育家经亨颐[J].小学青年教师,2004(4):53-54. 被引量:1
-
8陆玉芹.钱穆论高等教育——以新亚书院为中心的考察[J].晋阳学刊,2009(6):125-126.
-
9王余光.百年来学人回答:为什么要读经典[J].图书馆杂志,2014,33(4):23-26. 被引量:19
-
10高原.理性的启蒙:论五四时期“教学论”的科学化[J].基础教育,2014,11(1):66-7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