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接受者对作品意义和价值的再创造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69-69,共1页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
1邓楠.从接受美学看列宁的托尔斯泰论[J].武陵学刊,1998,33(4):57-59. 被引量:1
-
2钟敏.浅谈音乐艺术审美体验的特征[J].艺术教育,2008(4):70-70.
-
3李金杰.浅谈《堂吉诃德》社会效果的实现[J].滨州学院学报,1995,0(3):27-30.
-
4陈道谆,陈晓红.文学解读的再创造性[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4):85-87.
-
5周登宇.在马原小说中绽放的“恶之花”——以接受美学为视角[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1):65-66.
-
6林曌.从《心》的三个译本看译者的再创造性[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4(4):8-15.
-
7韩会玉.浅谈文学翻译的等值性和再创造性[J].科技信息,2006,0(8):108-108. 被引量:1
-
8童圆.新批评与张竹坡小说评点之比较[J].学理论,2014(27):125-126.
-
9爱松.月光[J].诗选刊,2007,0(8):80-80.
-
10樊宝英.中国诗论“入出”说的审美接受意蕴[J].文史哲,1996(5):64-6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