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T.S.艾略特与中国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T.S.艾略特与中国朱徽艾略特于1915年发表《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开始在诗坛上初露锋芒,1922年发表的长诗《荒原》确立了他作为西方现代派诗歌一代宗师的地位。在这之后不久,他的名字就传入了中国。当时茅盾和朱自清的文章已经提到了他。赵萝蕤于30年代中...
作者
朱徽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外语系
出处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21-126,共6页
Foreign Literature Review
关键词
T.S.艾略特
《荒原》
《四个四重奏》
传统与个人才能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西方现代派文学
九叶诗人
英国文学
卞之琳
历史意识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5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45
1
姜飞.
从“淡入”到“淡出”——英美新批评在中国的传播历程简述[J]
.社会科学研究,1999(1):121-125.
被引量:9
2
程光炜.
闻一多新诗理论探索[J]
.文学评论,1998(2):115-124.
被引量:5
3
薛诚之.
闻一多和外国诗歌[J]
.外国文学研究,1979,1(3):70-75.
被引量:12
4
唐晓渡.
时间神话的终结[J]
.文艺争鸣,1995(2):9-17.
被引量:29
5
杨金才.
T.S.艾略特在中国[J]
.山东外语教学,1992,13(Z1):53-57.
被引量:3
6
刘燕.
T·S·艾略特与中国现代诗学[J]
.外国文学研究,2000,22(2):101-109.
被引量:6
7
胡绍华.
闻一多诗歌与英美近现代诗[J]
.外国文学研究,2006,28(3):149-155.
被引量:3
8
杨匡汉.中国现代诗论:上编[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5.
9
[1](德)E*卡西勒.启蒙哲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3.
10
[4]Zygmunt Berman.Modernity and Ambivalence[M].Cambrige:polity.1991.10.
引证文献
6
1
宫小兵.
艾略特译介史研究中的一处补正[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1(2):374-380.
2
虞又铭.
T.S.艾略特与九叶诗派对“时间”的不同思索[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2):96-101.
被引量:1
3
王波.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中的时间意识类型[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2):105-112.
被引量:2
4
王波.
线性·相对·静止·整体——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中的时间意识类型[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6(3):83-89.
5
郭伟.
近现代欧美文艺思潮对闻一多的影响[J]
.人文论丛,2019,0(1):155-164.
6
罗文军.
现代主义诗歌先锋性困苦的动因阐释[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57-59.
二级引证文献
3
1
陈蕾.
谈《荒原》中时间观的嬗变[J]
.龙岩学院学报,2009,27(3):43-47.
2
王文静.
“昼夜”之辨与当代新诗的时空观[J]
.求是学刊,2021,48(5):150-159.
3
孙娟.
“瞬间感知的流淌”--痖弦《秋歌--给暖暖》的抒情性特征赏析[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5(1):65-67.
1
山民.
靖一民《情依风中》解读[J]
.临沂师专学报,1997,31(1):73-75.
2
张琪亚.
炼狱的“醉”──辛弃疾词“醉”的境界新探[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49-53.
被引量:1
3
崔淑丽.
艾略特《四个四重奏》中的诗学思想[J]
.芒种(下半月),2013(7):102-103.
4
戴思迪.
“荒原”之美——论《荒原》的艺术表现形式[J]
.绥化学院学报,2012,32(4):126-129.
5
涂艳.
长诗《荒原》中的重生意象[J]
.芒种,2013(7):168-169.
6
兰允丽.
解读《荒原》[J]
.雪莲,2015,0(12X):33-33.
7
任惠,褚茜.
谈布莱克和艾略特意象运用的相似性[J]
.巢湖学院学报,2004,6(5):84-88.
8
徐然然.
新批评视阈中的《普鲁弗洛克的情歌》[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3(9):64-65.
9
卫雪然.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现代主义文学特征[J]
.长江丛刊,2016(26):19-19.
10
吴寒.
《上升的太阳》与《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之比较[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25-128.
被引量:1
外国文学评论
199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