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战后美国总统与国会的外交权之争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美国总统和国会的外交权之争源于美国宪法有关外交权规定的模糊性,并随宪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增添新的内容。二战以来,总统和国会的外交权之争渐趋激烈,成为触及美国宪政制度核心的一个问题。本文初步考察了总统外交权一度膨胀和70年代国会外交权复兴的原因及其对外交政策决策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
作者
李胜凯
刘国柱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9-24,共6页
Qilu Journal
关键词
美国总统与国会
国会战争权
行政协定
国会外交
越南战争
外交政策
总统权力
美国宪法
外交事务
政治制度
分类号
D771.2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5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55
1
李庆四.
试析少数族群对美国外交决策的影响[J]
.国际论坛,2004,6(4):1-6.
被引量:2
2
徐卫东.
美国宪法与总统战争权[J]
.环球法律评论,1993,15(2):7-12.
被引量:1
3
姬虹.
假如美国没有了墨西哥裔人[J]
.世界知识,2004(18):60-61.
被引量:2
4
朱全红.
资源与影响力——美国族裔群体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政治资源分析[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6,23(4):66-72.
被引量:6
5
.钱其琛同利维会谈[N].人民日报,1997—12—23(6).
6
杰里尔·A·罗塞蒂.美国对外政策的政治学[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
7
托马斯·戴伊 哈蒙·齐格勒.民主的嘲讽[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20-21.
8
布鲁斯特·C·丹尼.从整体考察美国对外政策[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
9
路易斯·亨金.宪政·民主·对外事务[M].北京:三联书店,1996.11.
10
James M. Lindsay. Congress and the Politics of U.S. Foreign Policy. Baltimore, MD: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4.
引证文献
8
1
魏金汉,苏建华.
总统和国会的战争权:谁决定美国开战[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82-88.
2
倪世雄,信强.
“二元民主”权力架构下的美国府会战争权[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9(6):26-33.
被引量:2
3
孙哲.
美国的总统外交与国会外交[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3(4):50-57.
被引量:17
4
孙哲.
“美国之舵”:美国国会外交与中美关系[J]
.美国问题研究,2001(1):127-163.
被引量:3
5
赵可金.
美国式民主与国会游说:制度空间分析[J]
.国际观察,2002(5):51-56.
6
申博闻.
少数族裔群体对美国外交决策的影响——以美国对土耳其武器禁运为例[J]
.陇东学院学报,2019,30(6):95-100.
7
颜林.
论美国国会外交与中美关系[J]
.前沿,2004(2):177-180.
被引量:2
8
汪津生.
威尔逊“十四点”原则的提出及影响[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3):64-6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26
1
秦渝斌.
国会在美国战略收缩中的角色与作用[J]
.美国问题研究,2023(2):164-198.
2
张志娟.
试析威尔逊“十四点原则”的外交思想[J]
.黑龙江史志,2013(19):14-15.
3
宋江克.
威尔逊理想主义在山东问题上的体现[J]
.黑龙江史志,2014(9):60-61.
4
魏金汉,苏建华.
总统和国会的战争权:谁决定美国开战[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82-88.
5
王联合.
新保守派与美国对华政策[J]
.国际观察,2005(6):11-18.
被引量:4
6
范炳良.
试论议会外交的表现形态[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3):106-110.
被引量:1
7
赵可金.
美国学界对国会政治研究的范式转换[J]
.国际政治研究,2008,29(4):54-74.
被引量:1
8
全克林.
美国国会与“合作降低威胁”项目[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32(2):123-128.
9
陆演炜.
论美国国会与总统的对外政策主导权[J]
.兰州学刊,2010(S1):28-30.
10
沈鹏.
对美国国会外交权力的探究——评周琪主编的《国会与美国外交政策》[J]
.美国研究,2010,24(1):141-146.
被引量:2
1
何婧.
论中美关系中的国会因素[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31(6):89-90.
2
程乃胜,张荣现.
论美国行政协定[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6(4):55-55.
3
胡本良.
苏贞昌访美“收获”了什么[J]
.两岸关系,2013(7):23-24.
4
张金翠.
《“半自主”国会与台湾问题:美国国会外交行为模式》评介[J]
.美国研究,2006,20(3):152-156.
5
李华.
论开展对美国国会外交之必要性——以台湾问题为例[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4):131-136.
6
陈以定.
试析中央与香港特区权界[J]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4):92-96.
被引量:1
7
赵金玲.
民族区域自治释疑[J]
.政治教育,2001(12):7-8.
8
王勇.
地方势力与冷战后的美国对华政策[J]
.中国图书评论,2007,30(7):20-24.
9
王国富.
对伊拉克战争的若干思考[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6):39-41.
10
颜林.
论美国国会外交与中美关系[J]
.前沿,2004(2):177-180.
被引量:2
齐鲁学刊
199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