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一国两制”实现香港回归的法哲学思考
被引量:1
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5-29,共5页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14
-
1石川,顾涵忱.族群认同与香港电影中的“北佬”形象[J].文艺研究,2007(11):24-31. 被引量:20
-
2赵光锐.欧洲公民与国家公民:欧盟双重公民身份问题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9(5):58-64. 被引量:7
-
3徐霄飞.宪法爱国主义观念初探[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24(2):36-43. 被引量:3
-
4肖滨.两种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的双元结构[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76-83. 被引量:142
-
5翟志勇.中华民族与中国认同——论宪法爱国主义[J].政法论坛,2010,28(2):3-19. 被引量:28
-
6詹小美,王仕民.文化认同视域下的政治认同[J].中国社会科学,2013(9):27-39. 被引量:235
-
7陈驰,康宇杰.国家认同的宪法学解读[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3):33-41. 被引量:7
-
8田飞龙.认同的宪法难题:对“爱国爱港”的基本法解释[J].法学评论,2015,33(3):98-106. 被引量:10
-
9王衡.国家认同、民主观念与政治信任--基于香港的实证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5(3):147-161. 被引量:43
-
10辉明,徐海波.香港人双重身份认同评析[J].岭南学刊,2016(2):51-58.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5
-
1吕万.论香港基本法共识的宪法社会学建构:意义、决策与机制[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23(2):72-94.
-
2万传华.习近平关于港澳青年国家观培育重要论述及其思想意蕴[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21(3):20-27. 被引量:2
-
3许长青,黄玉梅.协同共治: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大学的角色定位及其实现路径[J].公共行政评论,2020,13(2):109-124. 被引量:5
-
4屈宏,梁闪闪.香港教育去殖民化问题研究[J].统一战线学研究,2021,5(3):62-72. 被引量:5
-
5赵伟英.国家整合的香港实践——以香港特区新管治主体产生方式变革为例[J].港澳研究,2023(4):28-41.
-
1王书杰.香港的回归与展望[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6(5):30-32.
-
2王夏昊.法适用视角下的法的渊源[J].法律适用,2011(10):108-112. 被引量:18
-
3谢文俊.德治的法哲学思考[J].凉山大学学报,2002,4(1):30-32.
-
4杨斌,葛婉婉.关于反商业贿赂的法哲学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6(21):46-47.
-
5文正邦,孙洪坤.无罪推定的法哲学思考[J].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0,17(2):53-58. 被引量:18
-
6吴雪元.中国大陆地方立法与未来香港特区立法的差异[J].法学杂志,1995,16(5).
-
7陈云生.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独创性[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0,12(4):3-8. 被引量:3
-
8田万顺.“一国两制”是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旗帜[J].中州统战,1998(5):13-14.
-
9罗腾芳.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做好统一战线工作[J].大庆社会科学,1997(4):17-17.
-
10韩起祥,丁校波.检察机关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法哲学思考[J].当代法学,2008,22(S1):67-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