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2-45,共4页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75
-
1冯建军.教育即生命[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1):23-26. 被引量:66
-
2戚业国,陈玉琨.论教育质量观与素质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1997(3):26-29. 被引量:42
-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18(9):3-8. 被引量:2828
-
4鲁洁.通识教育与人格陶冶[J].教育研究,1997,18(4):16-19. 被引量:272
-
5吕型伟.发展个性 开发潜能[J].上海教育,1998,0(1):23-24. 被引量:10
-
6柳斌.重视“情境教育”,努力探索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途径[J].人民教育,1997(3):6-8. 被引量:16
-
7黄玉顺.从认识论到意志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26-31. 被引量:9
-
8李政涛.论“直面教育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06(2):4-7. 被引量:7
-
9罗蒂.哲学和自然之镜[M].北京:三联书店,1987..
-
10苏霍姆林斯基 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182.
引证文献23
-
1夏晋祥,陈忠宁.生命化德育:德育工作的本质要求与规律遵循[J].教育学术月刊,2021(5):18-23. 被引量:4
-
2韩淑萍.体验:从生命维度上对教育的诠释[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126-131. 被引量:3
-
3韩淑萍.体验:教育生命维度的诠释[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4(6):10-13. 被引量:11
-
4夏晋祥.论“生命课堂”及其教学模式的构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5,6(1):62-65. 被引量:23
-
5夏晋祥.论“生命课堂”的本质及其特征[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1):57-60. 被引量:3
-
6夏晋祥,冯硕万.论教育本体功能的嬗变——从注重知识到尊重生命[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7(3):5-8. 被引量:1
-
7夏晋祥.“生命课堂”理论价值与实践路径的探寻[J].课程.教材.教法,2008,28(1):26-30. 被引量:37
-
8张九洲,房慧.知识观转变与课程改革——从现代到后现代[J].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7(7):74-77. 被引量:6
-
9夏晋祥,赵卫.论人类教育价值追求的三次转换[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4):33-36. 被引量:9
-
10夏晋祥.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3):1-6.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126
-
1马婵娟.生命课堂顶层设计及区域推进实践研究[J].新智慧,2020,0(7):92-92.
-
2黄泳乐,于跃,井宏颖,赵文艳,周桐希,常凤.体育院校大学生德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为例[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3(5):114-117. 被引量:1
-
3王平方.课堂的简约与延伸——“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之讨论[J].现代教育论丛,2008(4):82-85. 被引量:2
-
4洪泽珠.浅谈体验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2012(8):61-62. 被引量:2
-
5武玉婷.构建教育的生命基础[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S1):62-64.
-
6舒志定.论体验教育的合理性及其展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9(4):35-39. 被引量:15
-
7彭海霞.浅析教育的本体功能[J].职业圈,2007(10X):99-99. 被引量:1
-
8纪德奎.我国课堂优质化研究:回溯与前瞻[J].教育科学,2007,23(5):23-28. 被引量:3
-
9纪德奎.当前教学论研究:热点与沉思[J].教育研究,2007,28(12):73-78. 被引量:20
-
10纪德奎.我国课堂优质化研究的历程与愿景[J].全球教育展望,2008,37(1):54-57. 被引量:2
-
1逸飞.《西方思想经典文库》和《知识与社会译丛》即将出版[J].哲学研究,2001(12):35-35.
-
2逸飞.《西方思想经典文库》和《知识与社会译丛》即将出版[J].世界哲学,2002(2):78-78.
-
3《西方思想经典文库》和《知识与社会译丛》即将出版[J].哲学动态,2002(2):26-26.
-
4杜以芬.浅谈福柯对传统认识论的批判——知识与社会权力的控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3):64-68. 被引量:3
-
5刘月霞,付建军.培根关于知识创新的体制建设思想述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5):64-67.
-
6欧阳英,程晓萱.在知识、意识形态与政治之间--关于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的深层次剖析[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62(1):34-39. 被引量:2
-
7孙冠臣.通向“Being”的知觉是如何发生的?——海德格尔《泰阿泰德》(184B-186E)一节的解读[J].南京社会科学,2014(7):35-42.
-
8林啸.从知识论之内在主义看王阳明对良知的确证[J].学术探索,2014(6):6-10. 被引量:1
-
9王晓升.知识与社会关系的合法化──利奥塔政治哲学思想批判[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2000(1):10-15.
-
10李翔海.“良知自我坎陷”说与儒学的现代新开展[J].船山学刊,2014(4):10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