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61-65,共5页
Inner Mongolia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15
-
1张彤.蒙古包溯源[J].文物世界,2001(6):52-56. 被引量:3
-
2贾晞儒.蒙古包蕴含和谐思想[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5(2):43-44. 被引量:1
-
3刘铁梁.“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50-56. 被引量:128
-
4丁明俊,夏亮.阿拉善左旗的蒙古族穆斯林[J].中国穆斯林,2006(3):45-49. 被引量:1
-
5郭雨桥.游牧生活的独特景观--柳编(蒙文)[N].内蒙古生活周报(第3版),2009-04-21.
-
6吴文藻.蒙古包[A].吴文藻人类学社会学研究文集[C].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
-
7代钦,王振禄.论蒙古包结构的数学原理与教学美学思想[C].第二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4年8月14-18日,中国·延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
8司马迁.史记·匈奴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
-
9许全胜.黑鞑事略校注[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116.
-
10柏朗嘉宾蒙古行记·鲁布鲁克东行记[M].耿舁,何高济,译.北京:中华书局,1985:210.
二级引证文献10
-
1晫兰,苏根成.民族原始建筑的应用——以呼伦贝尔地区部分少数民族建筑为例[J].西部资源,2015(4):33-35. 被引量:3
-
2陈萍.传统民居建筑保护的几点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6,0(15):82-83. 被引量:2
-
3陈萍,康锦润.阿拉善传统民居与周边民居形式的对比分析[J].南方建筑,2016(6):100-105. 被引量:4
-
4康锦润,陈萍,王卓男.定远营古民居建筑形制初探[J].世界建筑,2017(12):106-111. 被引量:1
-
5张博程.浅析蒙古包的演变与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变迁[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3):112-113. 被引量:6
-
6王彦彦,熊英伟,宋晓霞.川西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探析——以青林口为例[J].城市住宅,2019,26(1):149-150.
-
7赵志红.论唐卡艺术在蒙古族地区的本土化发展[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5(2):32-36. 被引量:1
-
8谢凯伊,刘家昆.阜蒙县蒙古包文化的法律保护[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7,0(1):168-169.
-
9廖思宇,梁宇舒,单军,耿阳.阿拉善地区民居重建前后居住环境比较性研究[J].世界建筑,2020(10):112-115.
-
10李志春,张若满,李日辉.基于文化表征评价方法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设计,2023,36(23):18-21.
-
1何学娟,吴宝柱.赫哲族居住形式的变迁[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5):96-98. 被引量:2
-
2崔天晓.海南岛村居文化拾零[J].民俗研究,2006(2):243-246.
-
3沈浩注.环县张中沟窑庙壁画调查报告[J].陇右文博,2012(1):6-10.
-
4郑德华,张小莹.奇特的客家土楼——客家文明的重要象征[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4):92-94.
-
5彭陟焱,汪琦,任德睦,周毓华.羌族千年古碉楼[J].中华文化画报,2007,0(12):40-45.
-
6梁星彭,李淼.陕西武功赵家来院落居址初步复原[J].考古,1991(3):245-251. 被引量:5
-
7顾炳枢.玉树彩帐[J].民族大家庭,2004,0(5):51-52.
-
8陈艺.雷公山一带苗族建筑特征及文化内涵[J].群文天地(贵州),2009(1):39-42.
-
9张慧茹.清末民国初期绥远地区民俗变迁[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0(6):39-41. 被引量:1
-
10常建华.熊远报著《清代徽州地域社会史研究》[J].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5(1):387-3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