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1997年第4期110-113,共4页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World
同被引文献80
-
1戴国华.日本留学生汉语动词常见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2000(6):61-65. 被引量:21
-
2石汝杰.日本的汉语教科书及其出版情况介绍[J].世界汉语教学,2004,18(2):105-109. 被引量:10
-
3马箭飞.以“交际任务”为基础的汉语短期教学新模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0,14(4):87-93. 被引量:93
-
4韩越.论日本学生的母语负迁移及其对策[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3(4):90-93. 被引量:13
-
5保坂律子.日本大学生汉语学习情况调查[J].世界汉语教学,1998,12(2):107-111. 被引量:14
-
6陈绂.谈日本留学生学习汉语复合词时的母语负迁移现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6):79-82. 被引量:6
-
7王守元.海外语言学习观念研究综评[J].外语界,1999(2):46-49. 被引量:39
-
8刘富华.HSK词汇大纲中汉日同形词的比较研究与对日本学生的汉语词汇教学[J].汉语学习,1998(6):41-46. 被引量:21
-
9史有为.会话教学的要素及其相关实践[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3):4-16. 被引量:5
-
10郑丽芸.日本大学汉语教学一瞥[J].世界汉语教学,1997,11(1):108-112.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10
-
1三井明子,邵明明.日本华裔和非华裔的汉语学习观念对比研究[J].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2019,0(3):51-61. 被引量:1
-
2郭春贵.日本的大学汉语教育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5,19(4):91-97. 被引量:16
-
3朱勇.对日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的现状与前瞻[J].语言文字应用,2007(2):134-140. 被引量:9
-
4史有为.教学法和教学模式的解析与重组——兼及日本汉语教学中的相关课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8,22(3):87-98. 被引量:20
-
5李冰.日本留学生汉日同形同义词习得情况分析——一项基于出声思考的研究[J].海外华文教育,2014(4):423-431. 被引量:1
-
6史有为.汉语的双元机制——对汉语教学单位的思考[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7(2):34-41. 被引量:6
-
7韩玉婷.汉语零基础日语母语者猜测汉日同形词词义研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7(6):41-44.
-
8史有为.关于语篇-词汇主导教学——从对日汉语教学中词汇的地位谈起[J].对外汉语研究,2005(1):111-128. 被引量:4
-
9史有为.本位:第三种观点与对外汉语教学[J].对外汉语研究,2012(1):1-14. 被引量:2
-
10史有为.日本汉语教育疑相析——现实与理论解释[J].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13(1):41-54.
二级引证文献56
-
1郑懿德.国际学生汉语语法教学之策略[J].中美人文学刊,2019,0(1):72-85.
-
2史有为.语言的柔性·人性·天性——旧稿新叙亦因缘[J].南开语言学刊,2022(1):1-10.
-
3史有为.二语习惯的养成——汉语二语语法教学再认识[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6):37-50. 被引量:1
-
4三井明子,邵明明.日本华裔和非华裔的汉语学习观念对比研究[J].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2019,0(3):51-61. 被引量:1
-
5吴勇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法研究四十年之拾穗[J].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2018,0(4):47-62. 被引量:10
-
6李贤军.关于华语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思考[J].大家,2010(22):136-138.
-
7史有为.教学法和教学模式的解析与重组——兼及日本汉语教学中的相关课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8,22(3):87-98. 被引量:20
-
8李冰.汉日汉字词研究——兼谈对外汉语教学[J].汉语学习,2008(6):99-105. 被引量:4
-
9苏婧.日本汉语学习的现状与展望[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7(2):88-92. 被引量:3
-
10邱军.环境、模式及其关联性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9,23(2):224-232. 被引量:7
-
1蔡毅.评苏联出版的《华俄大辞典》[J].中国俄语教学,1992(2):62-66.
-
2常纯民.谈所谓“前置宾语” 问题[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2):63-68.
-
3苏凤英.也谈助动词[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1994,0(4):40-41. 被引量:3
-
4于智荣.是独立成分还是独立词语[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0(1):37-41.
-
5王世贤.试论古汉语中“之于”的语法结构[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17(3):96-102. 被引量:2
-
6苗焕德.汉语主谓谓语句及其维译[J].语言与翻译,1989(4):49-51. 被引量:2
-
7冯凭.《关于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述评[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9(4):84-88.
-
8胡裕树.汉语语法研究的过去和现在——在岳阳师范专科学校所作的报告[J].云梦学刊,1980,4(4):1-23. 被引量:1
-
9郑丽芸.日本大学汉语教学一瞥[J].世界汉语教学,1997,11(1):108-112. 被引量:11
-
10王朝贵.读《现代汉语里的“所字结构”》——与严慈同志商榷[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2):40-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