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云南澜沧县芒景、景迈栽培型古茶林略考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云南澜沧县芒景、景迈栽培型古茶林略考云南省思茅农业学校李光涛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何强思茅地区外贸局何仕华布朗族是一个勤劳、智慧而又历史悠久的民族,总人口约6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的保山、临沧、双江、镇康、永德、耿马、澜沧、勐海等地区。芒景、景迈在澜沧县南...
作者
李光涛
何强思
何仕华
机构地区
云南省思茅农业学校
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
茅地区外贸局
出处
《农业考古》
1997年第2期211-213,共3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关键词
布朗族
栽培型
野生大茶树
澜沧县
云南茶叶
茶林
思茅少数民族
人工种植
西双版纳
山茶科植物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8
1
西双版纳州政府.《中国普洱茶》[M],云南美术出版社,1995年.
2
陈缘.《茶叶通史》[M],农业出版社,1984年.
3
赵腊林 等.达古达楞格莱标[J].山茶,1981,(2):48-53.
4
西双版纳州政府.中国普洱茶[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1995,50
5
道光普洱府志·卷之八
6
陈椽.茶叶通史[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22—39
7
陈椽 等.中国云南是茶树原产地[J].中国农业科学,1979,(1):91-96.
8
刀正明.
云南傣族的饮茶风俗[J]
.农业考古,2003(4):117-11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昌建纳.
云南少数民族与茶[J]
.茶业通报,2006,28(2):91-93.
被引量:3
2
昌建纳.
云南少数民族与茶[J]
.农业考古,2011(5):335-337.
二级引证文献
3
1
禹利君,史云峰,肖海云,张慧,黄清平,陈诗文,刘仲华.
茶叶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J]
.茶叶,2008,34(2):78-82.
被引量:5
2
马祯.
百年普洱茶研究回顾——学术视野中的普洱茶意义变迁[J]
.学术探索,2015(11):116-122.
被引量:4
3
肖秀丹,黄友谊,钟家成,黄延政.
HPLC对酸茶中儿茶素及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的测定[J]
.湖北农业科学,2018,57(9):92-96.
被引量:4
1
“云抗10号”成云茶最大当家品种[J]
.普洱,2009(6):116-116.
2
张锐,万涛.
云南茶叶实现“三增”[J]
.茶叶世界,2009(15):18-18.
3
王凌云.
浅析澜沧景迈古茶园现状及保护对策[J]
.云南农业,2007(9):36-37.
被引量:6
4
张恒钊.
朝圣景迈芒景万亩古茶园[J]
.云南画报,2010(3):20-21.
5
陈红伟,张俊,王平盛,矣兵,宋维希,杨兴荣.
澜沧景迈古茶山考察与研究[J]
.茶业通报,2003,25(3):105-106.
被引量:10
6
易伟民.
走进野生茶园 再续千年茶缘[J]
.茶(健康天地),2009,0(7):20-23.
7
江新凤,邵宛芳.
论普洱茶的可持续发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4):70-74.
被引量:7
8
林增华.
山茶缠皮虫的识别及防治技术措施[J]
.福建农业,2010(9):23-23.
9
韩丽,罗向前,谢志英,浦绍柳,夏丽飞,梁名志.
布朗族酸茶理化及香气成分初步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11,24(2):504-508.
被引量:10
10
何仕华.
八百年万亩古茶林[J]
.农业考古,1996(2):182-183.
农业考古
199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