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0-52,共3页
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同被引文献12
-
1马莉.电视声画不再分离──兼与黄匡宇先生商榷[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8,23(2):85-87. 被引量:5
-
2杨竞.略论电视新闻中的声画同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8,23(2):88-89. 被引量:3
-
3杨田村.纪录片的基本策略[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2,17(5):45-53. 被引量:4
-
4黄匡宇.电视新闻:用语言叙述,用画面证实[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7,22(4):46-50. 被引量:13
-
5钟大年.再论纪实不是真实[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5,20(2):27-31. 被引量:38
-
6倪祥保.纪录片创作新论[J].中国电视,2002(8):39-47. 被引量:3
-
7聂欣如.“形而下”视阈中的纪录片本体[J].新闻大学,2011(3):25-30. 被引量:11
-
8伊恩.艾特肯,王迟.现实主义、哲学和纪录片[J].世界电影,2013(1):183-192. 被引量:8
-
9余权,刘敬.素材的要义——也谈“动画纪录片”的合法性[J].中国电视,2013(5):57-60. 被引量:9
-
10倪祥保.怀斯曼纪录片:实地捕获+主题思考——兼与王迟老师商榷[J].中国电视,2014(8):64-66. 被引量:8
-
1李醒民.科学文化VS人文文化[J].民主与科学,2013(3):10-11. 被引量:1
-
2盛晓明.走向“科学的文化研究”[J].复印报刊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03(1):3-4.
-
3丁河滨.主持人语言的共性与个性[J].新闻传播,2009(3):63-63. 被引量:1
-
4李华林.对构建网络道德的思考[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5):88-90. 被引量:2
-
5刘星辉.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J].中国包装工业,2014,22(10X):108-109.
-
6于焕荣.写好录音报道中的记者语言[J].青年记者,1998(6):37-38.
-
7蒋海斐.内容贴近生活 形式贴近兴趣 方向贴近时尚[J].新闻与写作,2001(9):35-35.
-
8陈超英.试论电视新闻视听语言的作用[J].中国电视,2007(8):43-44.
-
9胡华涛.作为生活形式的新闻话语——维特根斯坦生活形式观对话语理论的贡献[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26(5):55-59. 被引量:2
-
10王慧青,田悦芳.媒体文化对受众的影响[J].电影文学,2007(12):87-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