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101-104,共4页
Journal of Jis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1
-
1朱开轩.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把高等学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坚强阵地[J]中国高等教育,1997(Z1).
同被引文献10
-
1曹薇.通才教育·专才教育·高师素质教育[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81-86. 被引量:9
-
2李逢超.心理素质在素质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70-71. 被引量:1
-
3俞宏生.对通才教育的认识[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1995,16(3):104-112. 被引量:2
-
4顾冠华.论通才与专才[J].上海高教研究,1997,17(11):42-46. 被引量:20
-
5顾冠华.通才与专才的历史性考察[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9,17(6):19-22. 被引量:2
-
6唐纪南.专才·通才·个性化[J].江苏高教,1998(3):28-31. 被引量:3
-
7汪志宏.博士生培养应专才与通才教育相结合[J].设计艺术研究,1996(3):1-2. 被引量:4
-
8张亚光,唐琳.浅析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1,13(4):316-316. 被引量:4
-
9吴琳,葛岩.高等师范体育专业面向21世纪通才教育刍议[J].丹东师专学报,1999(01X):67-68. 被引量:1
-
10刘自尊.谈谈专才、通才的培养与人的个性[J].运城学院学报,2003,21(1):95-97. 被引量:2
-
1罗秋菊.高等教育必须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J].才智(才情斋版),1999,0(6):24-25.
-
2王杰.师范院校首先要加强素质教育[J].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3(4):43-47.
-
3张士昌,牟仁刚.知识经济与综合素质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1999,17(2):26-29.
-
4李翰如.对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再认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0,36(1):35-38. 被引量:3
-
5史柏年.中国“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选择[J].中国社会工作,2011(33):22-22.
-
6周广忠.学分制与市场经济[J].高等理科教育,1994(1):19-22. 被引量:1
-
7郑文,高嬿,孟祥萍.浅谈高校的通才教育[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4):42-44.
-
8陈田.试论21世纪高等教育模式的选择[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77-78. 被引量:1
-
9雷文,于源,王丽英.关于我国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7,0(30):22-24. 被引量:2
-
10史玉华,李诗明.“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取向[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30):8-9.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