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注释别议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由于专业的缘故,许久以前就知道,史学界不少前辈、同仁都曾有这样一种习惯:在阅读专业论著之前,先要审视其注释,一看数量,即全文共有多少注,与正文的比例关系如何;二看质量,注释中引用的文献是否经典、独到、全面。人们似乎有一种观念:注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论著的水平。由此,对其注释水准的判断有时竟会影响到对论著是读还是不读。 这里显现出来的原则在史学界自然有其特殊的背景,但是,它于学术发展又并非毫无普遍意义可言,因为这里既涉及注释的功能和原则问题,也涉及学术的规范问题。 关于注释的功能和原则,依我个人浅见,除通常关注的学术道德之外,还有两点也颇为重要,其一是支持论证,其二是便利读者。 正如慕槐先生所言,“学术如积薪,每一代人只能在前人之上求得些许进步。”这意味着。
作者 湖舟
出处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08-108,共1页 Chinese Journal of Law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0

  • 1牙含章.论民族[J].民族研究,1982(5):1-6. 被引量:7
  • 2纳日碧力戈.民族与民族概念辨正[J].民族研究,1990(5):11-17. 被引量:26
  •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 4瞿同祖.瞿同祖法学沦著集[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 5[美]诺内特,塞尔兹尼克.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回应型法[M].张志铭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 6朱苏力.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法治[A].刘军宁等.学问中国[C].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
  • 7[美]博登海默 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 8[美]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31.
  • 9[英]丹宁勋爵 杨百揆 刘庸安 丁健译.法律的训诫[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 10[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