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法制与社会发展》
1996年第5期49-55,共7页
Law and Social Development
同被引文献34
-
1梁根林.二十世纪的中国刑法学(中)——反思与展望[J].中外法学,1999,11(3):1-13. 被引量:36
-
2顾永忠.犯罪构成理论新探[J].政法论坛,1985,3(3):71-77. 被引量:6
-
3张文.犯罪构成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21(5):46-54. 被引量:28
-
4丁银舟,郑鹤瑜.期待可能性理论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J].法商研究,1997,15(4):57-62. 被引量:72
-
5李洁.论犯罪对象的体系性地位——兼论犯罪构成体系性特征对各构成要件要素定位的影响[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7,5(2):8-13. 被引量:5
-
6周密.试论“构成犯罪”[J].政法论坛,1987,5(6):43-48. 被引量:4
-
7王永昌.论犯罪构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7(3):36-43. 被引量:3
-
8李守芹.论犯罪构成的要件[J].河北学刊,1983,3(3):105-112. 被引量:10
-
9朱华荣.犯罪构成理论系统示意图[J].法学,1983(5):55-55. 被引量:1
-
10胡正谒.论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其构成要件[J].江西社会科学,1982,2(1):74-81. 被引量:1
-
1石红卫.信用证诈骗罪与贷款诈骗罪法律特征比较[J].律师与法制,2000(8):44-45.
-
2李岩.论一般人格权的法益性质[J].社会科学辑刊,2007(6):88-90. 被引量:3
-
3王立峰,张玉鹏.当代中国的犯罪状况与防治对策[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9(3):81-87. 被引量:2
-
4周光权.犯罪构成理论与价值评价的关系[J].环球法律评论,2003,25(128):296-302. 被引量:35
-
5沈德理.苏联、东欧与中国:二十世纪前八十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特征比较[J].社会主义研究,2007(1):1-5. 被引量:2
-
6黄茹.被害人风险介入的犯罪论体系构建[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2(1):28-32.
-
7王立峰.改革开放以来刑事犯罪情况整体分析——以山东省为个案[J].战略与管理,2002(5):112-120. 被引量:5
-
8潘星丞,陈芹.“罪—刑”关系之分析范式:犯罪评价架构——以嫖宿幼女与奸淫幼女之争为切入点[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87-92. 被引量:5
-
9周生信.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 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J].党建论坛,2003(1):26-28.
-
10黄茹.被害人角色对犯罪构成的影响[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4(2):59-6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