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法制与社会发展》
1996年第1期1-5,共5页
Law and Social Development
共引文献29
-
1叶洋恋.央地关系视域下的中国自贸区制度法治化建设:困境、障碍和完善进路[J].河北法学,2021(4):115-133. 被引量:16
-
2郭剑寒,宋思宇.意思自治:数字时代维持著作权利益平衡之核心理念[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5):69-74.
-
3黄学贤.行政程序法的目标模式及我国的选择[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3(2):43-47. 被引量:17
-
4柴振国,郭登科.论合同自治[J].法学家,1996(4):9-15. 被引量:8
-
5孙戈.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合同自由原则[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1997,11(3):73-76.
-
6于立深,彭彦文.依法行政的范式转换──从计划帝国迈向法治国家[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8(2):54-59. 被引量:8
-
7宋双.论契约自由[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25(2):1-3.
-
8龙一平,高军.论立法制度建设与创新[J].世纪桥,2005(3):90-91.
-
9刘路刚.论全球化进程中法治政府的基本内涵[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6):179-181. 被引量:3
-
10Nowlent.管窥·2006[J].数字通信,2005,32(24):2-2.
同被引文献11
-
1蒋立山.中国法治道路初探(上)[J].中外法学,1998,10(3):16-28. 被引量:116
-
2郭道晖.宪法的社会性与人权的至高性[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11(1):20-29. 被引量:7
-
3吕世伦,张学超.“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法治——一种法哲学上的阐释[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11(1):85-102. 被引量:59
-
4李龙,张文显,吕世伦,公丕祥.“以人为本”的法哲学解读——“以人为本”四人谈[J].金陵法律评论,2004(2):3-8. 被引量:17
-
5公丕祥.法制现代化的分析工具[J].中国法学,2002(5):26-48. 被引量:29
-
6包心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J].文史哲,2006(1):150-152. 被引量:7
-
7张登巧.“以人为本”的三个维度[J].湖北社会科学,2006(3):21-23. 被引量:3
-
8吴强军,郑亚莉.对法律制度的一种经济学理解[J].政法论坛,2000,18(1):3-9. 被引量:11
-
9韩晶.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山东经济,2000,16(4):3-6. 被引量:5
-
10唐宏强.国家同法律变革与发展关系论[J].学术交流,2003(5):20-24. 被引量:2
-
1王立华,杭宁.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理性思考[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5(3):79-82.
-
2褚霞.构建我国经济转型的法律保障体系1[J].中国城市经济,2011(21):268-269. 被引量:1
-
3张建.在法律与社会之间——“转型中国法律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4):62-65.
-
4方强,海韵,第五政.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法学[J].法学,1994(3):2-6. 被引量:2
-
5齐延安,任建武,裴秀峰,王智海.求真务实 争创一流——访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王世训[J].山东审判,1996,13(7):7-9.
-
6熊英,王刚.近代中国法律转型问题浅论[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6):49-51.
-
7方强,海韵,第五政.关于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法学(下)[J].民主与科学,1994(2):10-12.
-
8王智海,裴秀峰.采取得力措施 全面加强干警业务培训[J].山东审判,1995,12(9):18-19.
-
9方灿.“变法”与“法变”——请末法律转型探析[J].商情,2014(27):380-380.
-
10曹建军.试论晚清传统法律转型的时代性[J].理论导刊,2004(10):77-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