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移民与新型关东文化──关于近代东北移民社会的一点看法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代东北是一个移民社会。移民社会自有其特定的心态与性格,这些心态与性格和中原文化不可分,并且对新型的关东文化影响很大。
作者
马平安
楚双志
出处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5-28,共4页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移民社会
社会心态
关东文化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38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138
1
周春英.
试论近代关内移民对东北经济发展的影响[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2):67-71.
被引量:10
2
贾延平.
论清末“移民实边”政策及对促进黑龙江地区社会发展的作用[J]
.黑河学刊,2003(3):60-62.
被引量:1
3
彭南生.
也论近代农民离村原因——兼与王文昌同志商榷[J]
.历史研究,1999(6):149-156.
被引量:23
4
王文昌.
20世纪30年代前期农民离村问题[J]
.历史研究,1993(2):96-107.
被引量:15
5
朱国宏.
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之历史考察[J]
.历史研究,1989(6):159-177.
被引量:7
6
林仁川,王蒲华.
清代福建人口向台湾的流动[J]
.历史研究,1983(2):130-141.
被引量:4
7
唐长孺.
关于武则天统治末年的浮逃户[J]
.历史研究,1961(6):90-95.
被引量:21
8
李路路,李汉林.
单位组织中的资源获得[J]
.中国社会科学,1999(6):90-105.
被引量:62
9
李汉林,李路路.
资源与交换——中国单位组织中的依赖性结构[J]
.社会学研究,1999(4):46-65.
被引量:181
10
王杉.
九一八事变前华北与东北间人口流动的特点及影响[J]
.学习与探索,1999(1):128-134.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7
1
赵定东.
韦伯命题的现实蕴意——以东北区域文化模式的经济功能为例[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6):64-69.
被引量:5
2
池子华,王晚英.
20世纪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研究概述[J]
.中国农史,2005,24(3):103-112.
被引量:9
3
卢晓侠.
故事与游戏:东北民俗喜剧的两个世界[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6):87-90.
4
李薇薇.
北京官话区方言特征词说略[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9(4):83-86.
被引量:1
5
那瑛.
精神内核、社会自性与和谐质性社会的建设[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53-63.
被引量:1
6
胡源源.
中国“东北型”跨国婚姻的成立机制[J]
.社会科学战线,2020(10):236-243.
被引量:2
7
赵定东,王星.
论关东文化选择及其对区域经济的意义[J]
.东北亚论坛,2004,13(3):89-93.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胡源源.
跨国婚姻移民“代际化”的族群关系——以日本农村的中国女性为例[J]
.山东社会科学,2021(2):143-149.
被引量:1
2
赵定东.
论大型国有企业失业人员的转型适应与社会认同基于辽宁省的个案调查[J]
.社会,2006,26(3):99-117.
被引量:9
3
李燕凌,曾福生.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基于湖南省8位“革命前辈”故乡村的实证研究[J]
.湖南社会科学,2006(5):109-113.
被引量:5
4
曾福生.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学理论与实证——基于托达罗模型的一个分析框架[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28(1):58-62.
被引量:3
5
赵定东,高琳,吴树勤.
转型风险与东北区域社会发展的时空压缩制约[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4):84-88.
6
赵定东,林丽妍,吴树勤.
东北社会自性与区域性社会突发事件治理[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27-34.
被引量:1
7
赵定东.
长三角区域性社会突发事件治理中的地方政府协作机制分析[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19-26.
被引量:6
8
吴庆华.
试论关东文化产业化与齐齐哈尔城市营销的实现策略[J]
.理论观察,2009(5):5-7.
被引量:3
9
曲娜娜,徐彦.
单位制的终结与城市新失业群体职业观念形成困惑[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5):137-138.
被引量:1
10
任放.
近三十年中国近代史研究视角的转换——以乡村史研究为中心[J]
.史学月刊,2011(4):27-40.
被引量:8
1
胡凡.
论“关东”历史地名内涵之演变[J]
.东北史地,2007(4):29-34.
被引量:1
2
李治亭.
关于关东文化的几个问题——在庆祝黑龙江省博物馆建馆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J]
.北方文物,1994(2):72-76.
3
王杉.
东北移民与新型关东文化[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9(1):72-75.
被引量:4
4
王超.
论齐齐哈尔历史文化在关东文化中的重要地位[J]
.理论观察,2009(4):19-20.
5
王康康,王向前.
近代关东文化的嬗变——文化模式视阈下的山东人“闯关东”现象[J]
.沧桑,2008,0(6):244-245.
6
王启忠.
关东文化形态的外在特征[J]
.学习与探索,1997(2):134-139.
被引量:4
7
刘智超.
东北移民文化及其文学初探[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31(6):122-123.
被引量:2
8
李林.
辽东与中原的文化交流与民族迁徙——以辽东汉魏壁画墓材料为中心[J]
.美苑,2013(5):60-65.
9
董鸿扬,任志安.
关东文化重“实”轻“文”价值取向探源[J]
.黑龙江史志,1994,0(2):19-23.
10
方彪.
试论地域文化在北京文化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影响[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1):57-60.
被引量:1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