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宋明之时,道学成为儒学之代称,心性之学(或性理之学)又成为道学之代称.儒者所关怀、追问的问题渐渐由外在之理归趋于内在之心.于是,心性之辨、涵泳工夫、孔颜乐处、惺惺戒惧等人格境界与存养手段成为道学家们时刻萦怀之事.至此,儒学真正成为一种“为己之学”了.就思维水平与理论深度而言,道学的确臻于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境界.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道学的理论观念并不容易梳理清楚,其难度主要在于其一系列重要概念在内涵及使用上的复杂性.实际上支撑整个道学理论构架的也只是十数个核心范畴而已.如果能将这些范畴的演变过程、基本含义弄清楚,则道学的理论体系也就一目了然了.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4-61,共8页
Social Science Fr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