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西方未来政治研究分析引论——未来学家的政治预测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人类从未间断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追求,从中国古代的“大同世界”、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园”到近代的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都有过天才的构想和伟大的期待,但都不过是历史上美丽的乌托邦;几乎所有的伟大思想家都倾注过对未来的关注甚或终极关怀,但也不过是些零星散布于文献中的思想灵火,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学科体系.当社会历史车轮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高频率、高节奏加速前进时,人类已强烈感觉到未来应接不暇的震荡和冲击,因此,科学的认识、把握、预测未来就成为人类更加自觉地走向未来理想社会的理性起点和逻辑依据,未来学家的努力证实了这种人类追求未来的当代特点:本世纪40、50年代萌芽,60、70年代形成的未来学理论应运而生.
作者 郑茂刚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37-242,共6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5

  • 1晏辉.论社会转型的实质、困境与出路[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0(1):58-66. 被引量:19
  • 2安筱鹏,李瑶.信息社会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06,25(1):44-46. 被引量:2
  • 3许叶萍.社会急剧变化对青少年成长和教育的挑战[J].青年研究,2006(4):1-7. 被引量:5
  • 4李侃如.2010,《中国正面对一个复杂的未来》,《社会科学报》5月27日第3版.
  • 5徐浙宁.2009,《风险社会的公众生活信念及其对市民素质影响的分析》,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时期加强国民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之分报告.
  • 6杨雄.2009,《青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解放日报》5月3日.
  • 7A. Rubin,2000, Growing up in social transition in search of a late modem identity , Turku: Turun Yliopisto.
  • 8D. Hicks, 1996,A lesson for the future: Young people's hopes and fears for tomorrow , Futures 28(1).
  • 9J.Mau, 1967,Social change and images of the future, Schenkman, Cambridge,MA.
  • 10Puuronen. V. 1995, Young People as Producers of their World? A study on the methodology of sociology of youth and of young peo- ple' s discussions.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Joensuu Publications in Social Sciences.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