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城、南苏、木底道与高句丽南北二道的关系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东北古代交通地理上,开辟于汉魏、拓展于晋唐的新城道、南苏道、木底道和高句丽的南北二道,是关于东北古代交通史和民族建置历史的重要课题之一.历年来中外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代不乏人,卓见迭出,但至今尚没有得出比较一致的看法.本文拟对新城、南苏、木底道与高句丽南北二道的相互关系,再作详察,以备方家指疵.
作者
王绵厚
机构地区
辽宁省博物馆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40-146,共7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关键词
高句丽
苏子河
新宾县
高句丽县
历史地理
古代交通史
《资治通鉴》
两《唐书》
南北道
《新唐书》
分类号
K2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1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31
1
辽宁抚顺高尔山古城址调查简报[J]
.考古,1964(12):615-618.
被引量:9
2
李文信.
中国北部长城沿革考(上)[J]
.社会科学辑刊,1979(1):144-153.
被引量:26
3
徐家国.
汉玄菟郡二迁址考略[J]
.社会科学辑刊,1984(3):116-117.
被引量:1
4
李健才.
唐代高丽长城和扶余城[J]
.民族研究,1991(4):49-55.
被引量:12
5
徐家国.
辽宁新宾县永陵镇汉城址调查[J]
.考古,1989(11):1049-1051.
被引量:5
6
李殿福.
东北境内燕、秦长城考[J]
.北方文物,1982(1):59-62.
被引量:18
7
梁志龙.
高句丽南北道新探[J]
.社会科学战线,1995(1):142-150.
被引量:1
8
李新全.
高句丽的早期都城及迁徙[J]
.东北史地,2009,0(6):45-49.
被引量:6
9
王绵厚.
西汉时期的玄菟郡“帻沟娄”城与高句丽早期“南北二道”的形成——关于高句丽早期历史文化的若干问题之六[J]
.东北史地,2008,0(5):32-35.
被引量:1
10
刘子敏.
“新城”即“平壤”质疑——兼说“黄城”[J]
.东北史地,2008(1):11-15.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6
1
邹静,金辉.
试论抚顺地区高句丽与女真城址之异同[J]
.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20(1):54-66.
2
王绵厚.
西汉时期的玄菟郡“帻沟娄”城与高句丽早期“南北二道”的形成——关于高句丽早期历史文化的若干问题之六[J]
.东北史地,2008,0(5):32-35.
被引量:1
3
焦彦超.
高句丽新城考[J]
.东北史地,2016,0(2):43-48.
被引量:1
4
王绵厚.
玄菟郡的“三迁”与高句丽的“南北二道”[J]
.学问,2016(4):33-38.
被引量:2
5
苗威.
以“新城”为中心考察高句丽的西部拓展[J]
.社会科学战线,2018(6):140-146.
被引量:2
6
拜根兴.
墓志所见隋炀帝亲征高句丽——兼论唐初君臣对隋亡事件的诠释[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8(1):148-155.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党斌,拜根兴.
唐薛万述、薛玄育父子墓志考略——兼论薛氏家族涉及问题[J]
.唐史论丛,2020(1):300-316.
2
张瀚,苗威.
辽宁省抚顺市区高句丽时代窑址考察[J]
.边疆考古研究,2018,0(2):293-302.
3
王绵厚.
玄菟郡的“三迁”与高句丽的“南北二道”[J]
.学问,2016(4):33-38.
被引量:2
4
祝立业.
集安地区高句丽王都文化的几个内容[J]
.学问,2016(6):58-62.
被引量:1
5
拜根兴.
一人两志:隋代将领王赟墓志考释——兼论王赟之子初唐名将王文度[J]
.史学集刊,2020(6):41-51.
被引量:7
6
张同胜.
公共阐释:文学史与文学记忆[J]
.济宁学院学报,2021,42(4):31-37.
7
范恩实.
中国东北边疆史研究回顾与展望[J]
.中国边疆学,2021(1):21-42.
被引量:1
8
拜根兴,林泽杰.
新出隋唐之际李祯墓志关联问题探微[J]
.社会科学战线,2021(12):86-96.
被引量:2
9
毛婧来,苏卫国.
统编历史七(下)教材插图商榷一则[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24(3):103-108.
10
李小旋.
汉式日月表现模式及其传播[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5(2):113-122.
被引量:1
1
王子今.
蜀道文化线路的历史学认知[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5):23-27.
被引量:8
2
牛耿.
加强蜀道及石门石刻的研究——代序[J]
.文博,1994(2):3-4.
被引量:1
3
陈彝秋.
《明代驿站考》勘补二则[J]
.江海学刊,2010(4):49-49.
被引量:1
4
施铁靖.
《徐霞客游记》明代宜州交通地理研究[J]
.河池师专学报,2002,22(3):41-44.
5
汀朗.
从法制建设看努尔哈赤的历史功绩[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7(3):23-29.
6
独树.
苏子河畔的赫图阿拉[J]
.旅游纵览,2007,0(10):43-43.
7
孙晓林.
唐代的西北交通[J]
.文史知识,1997(3):10-18.
8
曹德全.
苏子河并未叫过苏克苏护河[J]
.东北史地,2009,0(1):10-14.
9
任力.
清初的关外三陵——封三照片简介[J]
.满族研究,1985(2):32-32.
10
周郢.
外国学者笔下的汉中古道[J]
.文博,1995(2):85-89.
被引量:2
社会科学战线
199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