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针对学术界分别研究“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的思路不利对问题深入分析的情况,本文在考察这两个概念的涵义及流变以后,认为这是两个相通的概念,只是立论的角度不同。并且从“苏格拉底对话”的角度分析了“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的艺术生成。
作者
刘月新
出处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46-53,共8页
Journal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隐含作者
隐含读者
学术界
真理
读者反应批评
境界
伊瑟尔
苏格拉底
文学作品
对话方法
分类号
I04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
1
刘月新.
试论“隐含作者”及其艺术生成[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18(1):51-56.
被引量:11
2
刘月新.
文学阅读与隐含作者[J]
.当代文坛,1995(4):24-26.
被引量:1
3
申丹.
何为“隐含作者”?[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5(2):136-145.
被引量:123
4
傅修延(主持人),乔国强.
叙事学研究 主持人语[J]
.江西社会科学,2008,28(6):22-29.
被引量:29
5
申丹.
再论隐含作者[J]
.江西社会科学,2009,29(2):25-34.
被引量:52
6
李建军.
论小说作者与隐含作者[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14(3):103-107.
被引量:16
7
申丹.
究竟是否需要“隐含作者”?——叙事学界的分歧与网上的对话[J]
.国外文学,2000(3):7-13.
被引量:45
8
曹禧修.
小说修辞学框架中的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J]
.当代文坛,2003(5):51-54.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1
1
陈蕾.
布斯“隐含作者”的概念溯源[J]
.皖西学院学报,2011,27(3):114-118.
1
向秀清.
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生成[J]
.大观周刊,2011(37):22-22.
2
唐维.
论《国风》中比兴手法的特殊作用[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2(10):3-4.
3
南帆.
文学性:历史与形而上学[J]
.山花,2000(11):86-89.
4
王佳琴.
试论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作品阅读教学[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27(10):13-16.
被引量:1
5
贾敏.
独具创意的文化对话[J]
.四川文学,2003(12):65-66.
6
黄忠顺.
诗之思——西方小说与哲学结合的另一种类型及其在中国当代的延伸[J]
.外国文学研究,2000,22(4):106-110.
被引量:1
7
刘涵之.
巴赫金论“苏格拉底对话”[J]
.俄罗斯文艺,2008(3):32-38.
被引量:1
8
李晓红.
诗歌翻译中的审美移情与艺术生成[J]
.浙江学刊,2010(4):95-99.
被引量:2
9
向天华.
直觉与顿悟:古典美学中的感兴论[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6):104-108.
被引量:2
10
贾玉雪,刘伟.
苏格拉底几何对话教学法在国内的应用[J]
.安顺学院学报,2015,17(1):111-113.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