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分子的类型及其特点
出处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61-62,共2页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dition of Social Sciences)
-
1尤西林.关怀公共精神的“积极自由”行动者──鲁迅与现代知识分子角色[J].学术月刊,2000,32(8):78-82. 被引量:2
-
2贺承军.以“善意”为基础的邻里交往[J].住宅与房地产,2007(4):67-67.
-
3何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J].长江丛刊,2016(12):46-47.
-
4王增进.知识分子社会批判的原因探析[J].南方论丛,2012,0(6):23-27.
-
5徐丽霞.从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视阈解读“以人为本”[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1):65-67.
-
6原丽红,范立.当代知识分子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的使命[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59-61.
-
7刘勇.何为社会和谐[J].乌蒙论坛,2012,0(4):32-38.
-
8何书勉.拾起历史外的人生——试论杜甫诗歌社会批判的视角[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0(5):15-18.
-
9蒋红.批判与重构: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视域[J].哲学研究,2009(12):27-31. 被引量:2
-
10雷池月.主义之不存,遑论乎传统——闲话自由主义和中国知识分子的关系[J].书屋,1999,0(4):4-8.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