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主客间认识关系的主体间情境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人类认识活动直接涉及两类关系: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关系以及主体与主体的互识(交流、传讯)关系。正象主体对客体的实践关系必须以主体间交往实践或社会互动为前提一样,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关系也直接以主体间的社会交流为前提。主客间认识关系总是现实地被主体间关系所中介,总是在一定的主体间社会传讯的情境下发生和实现。哲学认识论。
作者
罗敏
机构地区
武汉军事经济学院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37-45,共9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关键词
性客体
社会互动
无声思维
主客
外显
符号性
直接经验
中介
主体间性
认识关系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5
1
陈建涛.
论主体间性[J]
.人文杂志,1993(4):16-20.
被引量:12
2
马智.
不宜用“主体间性”[J]
.人文杂志,1993(4):21-24.
被引量:7
3
朱葆伟,李继宗.
交往·主体间性·客观性[J]
.哲学研究,1992(2):19-28.
被引量:23
4
张蓬.
主体性问题学术讨论会综述[J]
.人文杂志,1991(5):15-17.
被引量:2
5
欧阳康.
认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认识论与现时代研讨会”概要[J]
.哲学研究,1988(12):72-75.
被引量:4
6
丁立群.
生活世界: 一个非经典认识论领域[J]
.天津社会科学,1997(4):31-35.
被引量:12
7
俞吾金.
从抽象认识论到意识形态批判[J]
.天津社会科学,1995(5):9-12.
被引量:12
8
张洪凯.
近年来主体性问题讨论述评[J]
.社会科学战线,1994(3):54-59.
被引量:4
9
Bakvis H, Jillet. The Horizontal Challenge: Line Depart- ments, Central Agencies and Leadership. Ottawa: Canada School of Public Services, 2004. 2.
10
Donald, Merlin. A Mind So Rare: The Evolution of Human Consciousness. New York: W. W. Norton and Co, 2001. 3.
引证文献
4
1
凌云.
法律解释的客观性与主体间性[J]
.人大法律评论,2001(1):155-188.
2
王维国.
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发展理路之反思[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8(4):11-16.
被引量:1
3
王维国,刘宝东.
新时期我国认识论研究评述[J]
.教学与研究,2001,12(12):57-60.
被引量:4
4
张长城.
军事研发的交易性质与治理结松[J]
.军事经济研究,2015,36(2):37-39.
二级引证文献
5
1
何宜伟,王石.
生活认识论:一个实践观的比较研究[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1):16-18.
被引量:1
2
袁诗弟.
对认识的再认识:定义与诠释[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34(4):16-20.
3
宋秉龙,谢丽娜.
论情报学中信息的概念:基于本体论和认识论意义上的融合[J]
.山东图书馆学刊,2012(6):23-27.
被引量:1
4
田汉族,卢曲元,谢少华,李克勤.
人类创造认识论与教育创造人才论探究[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2(1):18-30.
被引量:2
5
姚安泽.
纵观认识论的历史阶段和发展方向[J]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3,11(4):5-11.
被引量:1
1
侯思卉,杨淑萍.
符号消费对青少年道德行为的影响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28(7):99-100.
2
于丹.
修得一颗柔软心[J]
.青年博览,2017,0(4):27-27.
3
王恩来.
执干戈以卫社稷——孔子的军事思想[J]
.理论界,2009(1):144-145.
4
亲切关怀 巨大鼓舞[J]
.中国人民防空,2016,0(2):4-4.
5
方光华.
试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关系[J]
.求索,1997(6):64-69.
6
李希,陈智莉.
以死为返--浅论庄子的死亡观[J]
.电影评介,2010(2):105-106.
7
康中乾.
“白马非马”小议[J]
.中州学刊,1997(2):64-66.
8
彭爱和.
语言本体论转向与意义的符号性解读[J]
.外语学刊,2009(3):13-16.
被引量:4
9
莫秀凤.
齐泽克意识形态与人的存在、死亡和自由[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1):34-36.
10
赵紫宸,张贤勇.
上帝在信众群体——教会中的延续启示[J]
.金陵神学志,1995,0(Z2):49-50.
哲学研究
199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