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气论与仁学之间的张力——读《中国气论探源与发微》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李存山同志的新著《中国气论探源与发微》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四章对中国气论在春秋和战国时期的产生和发展作了寻根探源的考察,对气论产生的时代意义。
作者
萧萐父
郭齐勇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哲学系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77-80,共4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关键词
中国社会
相对独立
气论
形式逻辑
自然秩序
道德秩序
仁学
孟子
传统思想文化
科学出版社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2
1
于建星.
仁爱、功利与权利:弱势群体保护理由的评述[J]
.学术论坛,2008,31(3):89-93.
被引量:1
2
李光福.
论老子的仁爱观[J]
.广东社会科学,1999(2):94-98.
被引量:4
3
吴光.
仁本礼用──儒家人学的核心观念[J]
.文史哲,1999(3):81-83.
被引量:10
4
臧乐源.
弘扬仁爱思想 促进社会发展[J]
.文史哲,1999(2):66-71.
被引量:7
5
张奇伟.
论孟子的仁学[J]
.管子学刊,1994(1):29-33.
被引量:9
6
张践.
儒家“仁”学的现代意义[J]
.孔子研究,1992(4):3-10.
被引量:2
7
王树人.
《论语》中仁的不同含义辨析[J]
.孔子研究,1991(1):15-20.
被引量:9
8
冯友兰.
对于孔子所讲的仁的进一步理解和体会[J]
.孔子研究,1989(3):3-4.
被引量:46
9
张岱年.
探索孔子思想的真谛——六十年来对于孔子思想的体会[J]
.孔子研究,1989(3):32-34.
被引量:4
10
张岱年.
仁爱学说评析[J]
.孔子研究,1986(2):16-21.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1
1
杨清虎.
近三十年“仁爱”思想研究综述[J]
.华夏文化论坛,2015(2):27-41.
1
秦际明.
“三纲”之争与儒家的现代命运--以方朝晖、李存山的争论为中心[J]
.天府新论,2014(5):69-74.
被引量:1
2
王生平.
“黄鹤楼中吹玉笛”——读李存山著《中国气论探源与发微》[J]
.管子学刊,1991(3):76-77.
3
反思儒家文化的“常道”[J]
.文化学刊,2011(4):168-168.
4
《中国传统哲学纲要》出版[J]
.哲学动态,2009(4):52-52.
被引量:1
5
曾振宇.
学术研究呼唤平等与善良——答李存山教授[J]
.学术界,2004(2):143-148.
被引量:1
6
方朝晖.
是谁误解了“三纲”?——答复李存山教授[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5(1):78-87.
被引量:3
7
赵平.
新的起点 新的转换——读《中国气论探源与发微》札记[J]
.孔子研究,1991(4):115-118.
哲学研究
199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