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部五千余言的《道德经》(或称《老子》),思想深邃,内涵丰富,二千多年来,惹得历代学者如痴如醉,孜孜探求。然而,却很少有人对此书的体例与格式进行思考。近读王垶先生编著的《老子新编校释》(辽沈书社1990年6月出版,以下简称《校释》),颇有耳目一新之感,深为作者独辟的老子研究的别一片天地所震颤。作者开篇伊始便鲜明地指出:“我认为老子‘著书’之说不确。《老子》一书是随手写来,随时记录,东鳞西爪,汇集成册。因而就先天的存在着次序不顺、内容错乱的毛病。后人分的八十一章也好,七十二章、六十八章也好,都是按原来的顺序切割分段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保留了原有的缺陷,时而说东,时而说西,断断续续,条理不清。”基于此,作者一反前人对《老子》的编排次序,依明道、立德、喻理、善行、警世、治国、用兵、自述、残简等九类重新予以编排,可谓一项新的创造性的工作,在老子研究史上绝无仅有。也许,作者重新编排的体例,其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是否更接近原著,还需检验,然而,作者执着的学术勇气和创新意识,已经令人钦敬和刮目相看了。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63-163,共1页
Social Science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