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老舍和布莱希特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1980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茶馆》剧组赴欧演出,获得成功。在德国,人们一再将该剧和布莱希特戏剧的某些特点联系起来加以评论,这实在是一个很有趣而且有意义的课题。我认为,西方观众之所以有这种看法,并非出于演出的传统方式,而是老舍美学思想的现代性,是他作品的结构和创作手法。
作者
施伦克尔
舒雨
出处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04-111,共8页
Foreign Literature Review
关键词
布莱希特
美学思想
《茶馆》
现代性
戏剧
评论
观众
传统方式
作品
课题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
1
史燕生,郭安定.
西欧报刊评《茶馆》[J]
.文艺研究,1981(1):60-63.
被引量:3
2
史承钧,伍斌.
老舍与西方现代派文学[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3(4):78-86.
被引量:9
3
《茶馆》当初险遭禁演的三大罪状[J]
.文艺理论研究,1996(5):27-27.
被引量:3
4
王晓华.
对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重新评价[J]
.外国文学评论,1996(1):23-30.
被引量:25
5
陈徒手.
老舍:花开花落有几回[J]
.读书,1999,0(2):4-13.
被引量:9
6
杨迎平.
老舍与《茶馆》——纪念老舍诞辰110周年[J]
.文艺争鸣,2009(6):78-81.
被引量:3
7
邵莹.
《茶馆》与《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比较[J]
.戏剧之家,2015(7):27-2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谢昭新.
论老舍对布莱希特的接受与创新——兼及《茶馆》与《四川好人》之比较[J]
.民族文学研究,2021(2):59-67.
2
张晓玥.
情感与形式:“配合不上”的《茶馆》[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11):21-30.
1
甄颖.
中国人难以接受的4种外国育儿习惯[J]
.幼儿教育导读(上半月),2010(1):43-44.
2
方士豪.
书信,生活的良伴[J]
.老友,2006,0(5):40-40.
3
高行健.
从情节到结构(节选)[J]
.工会博览,2012(15):38-39.
4
春联的由来[J]
.大众文艺(上半月)(快活林),2011(2):41-41.
5
曾纪鑫.
下跪与传统[J]
.啄木鸟,2009,0(1):155-156.
6
孟斌,王燕峰.
英学者结婚公式:男32+女27=幸福婚姻[J]
.故事世界,2005,0(15):67-68.
7
周作人,俞平伯.
尺素风雅:周作人俞平伯的尺牍之音[J]
.读书文摘,2014(3):72-75.
8
周作人,俞平伯.
尺素风雅:致渐行渐远的书信年代--周作人俞平伯的尺牍之音[J]
.书摘,2013(7):36-39.
9
华锋.
简论吟咏的节奏[J]
.文学与文化,2012(2):34-43.
被引量:2
10
陈凤桐.
竹兰轩随笔[J]
.中国钢笔书法,2012(8):18-22.
外国文学评论
199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