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伽达默尔与德里达的一次对话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1981年4月,在巴黎歌德学院举行了“本文与解释”的专题讨论会。出席者中既有德国当代解释学宗师伽达默尔,又有法国后结构主义解构学派巨擘德里达。由于当代在世的哲学大家(尤其是分析哲学以外的哲学家)进行真正学术意义上的面对面“交锋”似乎还是一个不成文的禁忌;由于解释学和解构哲学已成为西方在分析哲学之后影响日渐扩大的两门“显学”;由于这两支同源于欧洲大陆哲学传统而又俨然成为对立的潮流在许多立场上既迥然有别,又相互纠缠,人们对这两位哲学家的第一次学术“对话”怀有特殊的期望和兴趣。伽达默尔在会上作的长篇演讲中,将法国当代哲学思潮称作对自己的“真正挑战”,他提出了与德里达针锋相对的海德格尔解读,并声称德里达将解释学置诸形而上学范畴之下其实是一个错误,哲学解释学并不依赖于任何“出场(现时)的哲学”。德里达在后来的讨论中,则对伽达默尔视为理解之先决条件的立场(即每一对话的参与者都怀有乐于理解对方发言的“善良意志”)并提出质疑,坚持自己对解释学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批评,并阐述了解构哲学的独特主张。德里达的质询与伽达默尔的答复围绕解释与本文问题上双方的一系列对立如理解——非理解、内在——外在、连续——中断、真理——非真理等而展开。问题还不仅仅在于对话的内容,同时也在于这一形式本身就是一个关于对话、理解与解释的复杂个案,它同样给了我们许多与理解和主体间交流有关的提示,譬如最根本的,一种分别出自解构和解释学立场的真正相互交流是否可能。所以,诚如有的西方学者所指出的,这次对话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已说出的那些方面,还在于那些未曾说出的和未曾发生的方面。大标题为译者所加。
作者 郭小平
出处 《世界哲学》 1991年第3期76-78,共3页 World Philosophy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6

  • 1王宾.“现代性”难题与利奥塔的“异识”观[J].开放时代,1998(6):86-91. 被引量:2
  • 2德里达.声音与现象[M].杜小真译.商务印书馆,1999:7,99.
  • 3卡西尔.英译本.符号形式的哲学(1)[M].耶鲁大学出版社,1955:86.
  • 4贝勒.解构学与阐释学,德里达和伽达默尔论文本与诠释.哲学译丛,1989,(2):43-43.
  • 5德里达.论文字学[M].汪堂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16,18,74,439.
  • 6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45.
  • 7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 8张志扬.缺席的权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10张志扬,陈家琪.形而上学的巴比伦塔[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157.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