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社会情绪与形式情绪的交并——兼论茨威格小说心理描写的现实性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被高尔基誉为“世界第一流艺术家”的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把对人的心灵的探索与开掘作为自己审美观照和艺术表现的主要对象,甚至目的。他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和创作实践,长于掌握并善于揭示人的心灵真实。可以说,“心电图”式的心理描写是茨威格小说最具风格的特色,本文拟探讨其成因。
作者
张文勇
出处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11-116,共6页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关键词
主要对象
斯蒂芬·茨威格
世纪初
心理描写
茨威格小说
社会生活
社会情绪
社会环境
形式情绪
精神状态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19
1
喻颖.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心理“父亲缺位”现象对女性性格的影响——解读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J]
.电影评介,2007(15):97-98.
被引量:12
2
关晓林.
人道主义者茨威格的悲剧——从茨威格的战争观谈起[J]
.外国文学研究,1985,7(2):71-76.
被引量:2
3
朱祖林.
斯蒂芬·茨威格笔下的心灵激情[J]
.外国文学研究,1992,14(1):12-16.
被引量:9
4
申文林.
选择与追求:茨威格简论[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9(3):89-94.
被引量:1
5
周小仪.
拉康的早期思想及其“镜象理论”[J]
.国外文学,1996(3):20-25.
被引量:59
6
秦向荣.
心理学中自恋理论研究述评[J]
.四川精神卫生,2004,17(4):248-249.
被引量:15
7
赵静,张海钟.
自恋研究进展[J]
.精神医学杂志,2007,20(1):52-57.
被引量:39
8
杨理沛.
用爱写成的悲伤心曲:我读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J]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1):95-97.
被引量:3
9
舍勒,林克等译.爱的秩序[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5.114
10
舍勒.舍勒选集(第七卷)[M].三联书店,1990.
引证文献
4
1
袁萍.
茨威格的叙事手法新论[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8(6):109-112.
被引量:5
2
许冬晶.
茨威格《心灵的焦灼》中的爱与同情[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3(2):93-94.
3
雷庆锐.
关爱人性 追求人道——论茨威格小说创作的主题意识[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9(3):103-106.
被引量:6
4
董劭敏.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自恋心理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6(2):76-80.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李红,田海虹.
茨威格小说和传记中的东方形象[J]
.船山学刊,2004(4):111-114.
2
李嫒,马佳.
经由爱,成于爱——试从茨威格笔下女性形象看其人道主义理想[J]
.南昌高专学报,2008,23(5):34-36.
被引量:3
3
许冬晶.
茨威格《心灵的焦灼》中的爱与同情[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3(2):93-94.
4
杜建武.
从茨威格作品探究其战争观[J]
.教育教学论坛,2014(11):153-154.
5
杨晓颖.
茨威格两篇女性小说的叙事艺术对比分析[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4(6):33-34.
被引量:1
6
张晓青.
茨威格现当代研究论略[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4):31-36.
7
戴佳文.
欲之癫狂与心之冷却——简评茨威格《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0(2):49-50.
8
黄文.
《勒波雷拉》叙述特点分析[J]
.文学教育,2017(10):88-91.
被引量:1
9
包萌萌.
斯蒂芬·茨威格小说叙事学研究综述[J]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23,45(2):83-88.
10
胡晓萍,蔡岚.
茨威格小说中女性叙述声音研究[J]
.海外英语,2015(1):199-200.
被引量:1
1
杨博.
形式情绪——新诗的声情[J]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23(3):25-27.
2
台湾流行“小确幸”[J]
.党建文汇(下半月),2013(2):11-11.
3
孙百川.
田田莲叶间(外三章)[J]
.散文诗世界,2007,0(6):46-47.
4
蒋子龙.
面对当代[J]
.文艺争鸣,1993(5):26-27.
5
台湾流行“小确幸”[J]
.党课,2013(7):124-124.
6
曾大兴.
中国历代流行歌曲的文学演变[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52-58.
被引量:3
7
施龙.
“底”的表征——对“人的文学”的一种侧面考察[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12):118-127.
8
黄秀生,陆汉军.
《秦腔》与《受活》创作之比较[J]
.小说评论,2009(S2):20-24.
被引量:1
9
栾梅健.
重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其特质——一个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的观察[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21(3):28-35.
被引量:1
10
陈晓明.
废墟上的狂欢节──评《废都》及其他[J]
.天津社会科学,1994(2):61-67.
被引量:18
外国文学研究
199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