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得”后的补语
被引量:
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去年8月举行的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参加的论文中有一篇叫做《"得"字后边是补语吗》,作者是在日本立正大学任教的董黎民老师.作者的主要意思是像"说得很好"这样的结构不是动补结构,而是主谓结构.作者认为如果"说得很好"是动补结构,那么有这种结构的句子就是动词谓语句,而动词谓语句是叙述谁干什么的."他中文说得很好"并不是叙述他说中文。
作者
王还
机构地区
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
出处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2,共2页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World
关键词
动补结构
程度补语
主谓结构
对外汉语教学
句子意义
作者
讨论会
谓语性质
动词谓语句
叙述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2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92
1
杨德峰.
“动+趋+了”和“动+了+趋”补议[J]
.中国语文,2001(4):329-334.
被引量:10
2
施家炜.
外国留学生22类现代汉语句式的习得顺序研究[J]
.世界汉语教学,1998,12(4):77-98.
被引量:124
3
莫彭龄,单青.
三大类实词句法功能的统计分析[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3):55-63.
被引量:51
4
孙银新.
“得”字兼语句新论[J]
.汉语学习,1998(1):32-34.
被引量:21
5
文炼.
论语法学中“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0,7(1):73-78.
被引量:12
6
商务印书馆今年计划出版的哲学译著[J]
.哲学研究,1959(2):47-47.
被引量:285
7
许绍早.
略论補足语[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56,4(2):145-168.
被引量:4
8
张爱民.
形容词重叠式作状语与作其它成分的比较[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2):67-78.
被引量:17
9
吕文华.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补语系统[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4):37-46.
被引量:12
10
鲁健骥.
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1):49-64.
被引量:271
引证文献
7
1
张豫峰.
“得”字句研究述评[J]
.汉语学习,2000(2):23-28.
被引量:15
2
杨菁,陆汝占.
从逻辑语义的角度对“得”字句的分类[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1):113-119.
被引量:2
3
潘国英.
修饰成分作为降级述谓性成分的地位[J]
.世界汉语教学,2012,26(1):54-64.
被引量:4
4
陈文莉,陈政权.
动补结构研究概述[J]
.普洱学院学报,2013,29(4):91-94.
被引量:1
5
丁晓丹.
《围城》中“A+得+状态补语”结构的语法分析[J]
.文学教育,2015(16):110-112.
6
王怡.
现代汉语状补易位研究文献综述[J]
.文教资料,2020(25):10-11.
7
孙群.
欧美学生汉语情状补语句习得研究[J]
.海外华文教育,2018(6):59-67.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董玲玲,严丽萍.
《史记》中的“得”考[J]
.文教资料,2008(24):38-39.
2
李亚丽,满江红.
“得”句中主语S的构成[J]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9(3):60-63.
被引量:1
3
邵宜.
赣语宜丰话“得”的研究[J]
.语文研究,2007(1):48-52.
被引量:10
4
王长武.
复动补充复句研究[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7(6):135-137.
5
朱丽芳.
“得”的语法化过程在《朴事通》中的体现[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7(8):41-42.
被引量:3
6
李莉.
四川宜宾方言中“得”的用法[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3(10):83-85.
被引量:4
7
朱其智.
“V/A得OC”结构中“得”具有致使义[J]
.汉语学习,2009(3):17-22.
被引量:11
8
蒋树青.
汉语主谓小句作“得”后补语句的结构语义分析[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9(12):43-46.
9
欧茹萍.
现代汉语“得”字句研究综述[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3):76-78.
被引量:2
10
殷润林,徐梅.
四川自贡方言“得”字句的研究[J]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5(1):90-94.
被引量:1
1
王琪.
古汉语判断句的活用[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17(3):34-36.
被引量:1
2
中级擂台对句选(第39期)[J]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下半月),2009(5):21-23.
3
徐建华,林铁红.
描写句主谓语易位现象研究[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4(3):95-100.
被引量:1
4
洪爽.
限定词短语理论与汉语名词性成分的解读[J]
.外国语,2014,37(2):24-32.
被引量:2
5
张兰英.
谈谈句末的“了”[J]
.东岳论丛,2005,26(6):132-134.
被引量:1
6
曾少波.
《三国演义》的“不数合”句式[J]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4):50-53.
7
杨巍.
「と」「ば」「たら」「なら」的异同浅析——以假定条件为中心[J]
.双语学习,2007(10M):215-215.
被引量:1
8
张荣明.
“黎民”本义考[J]
.江汉论坛,1995(5):51-51.
被引量:1
9
古“民”的称谓[J]
.新闻窗,1997,0(6):33-33.
10
杨巨中.
“黎民”辞源考[J]
.文博,2002(3):46-47.
世界汉语教学
199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