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史学方法论与传统考据学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深刻分析了传统历史考据学,认为考据学作为历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基础,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曾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特别是在中国,考据学的发生发展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不应该也不可能全盘否定它。我们的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吸取其精华,在采用各种新的研究手段和方法的同时,努力使考据学日臻科学、完善,更好地为历史研究服务。
作者
葛志毅
机构地区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文史室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Study & Exploration
关键词
乾嘉考据学
史学研究方法
史学方法论
历史考据
梁启超
新方法
史料
清代考据学
研究手段
实证主义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2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62
1
邹志峰.
宋代历史考据学的兴起及其发展演变[J]
.文献,2000(4):117-140.
被引量:4
2
蒋大椿,李洪岩.
近四十年来史论关系研究综述[J]
.历史研究,1992(2):84-97.
被引量:5
3
李新.
史与论[J]
.历史研究,1984(4):3-6.
被引量:1
4
蒋大椿.
论与史的关系考察[J]
.历史研究,1982(4):21-26.
被引量:6
5
范文澜.
反对放空炮[J]
.历史研究,1961(3):1-4.
被引量:13
6
陈其泰.
钱大昕与20世纪历史考证学[J]
.史学理论研究,1999(1):47-59.
被引量:3
7
艾力云.
略论史和论的关系[J]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19(2):19-25.
被引量:1
8
尹达.
必须把史学革命进行到底[J]
.史学月刊,1966(2):3-10.
被引量:3
9
陈旭麓,李道齐.
论“史论”[J]
.学术月刊,1963,7(6):14-23.
被引量:1
10
吴晗.
关于研究历史的几个问题[J]
.教学与研究,1962(3):55-5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5
1
王克霞,赵良宇.
明代辨伪学的理论创立与实践[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5):122-125.
被引量:2
2
孙向群,赵良宇.
明代中后期求实思潮兴起原因探析[J]
.天府新论,2009(3):132-136.
被引量:1
3
陈峰.
文本与历史:近代以来文献学与历史学的分合[J]
.山东社会科学,2010(1):53-58.
被引量:4
4
刘桂娟,吴航.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史论关系争鸣及影响[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1,36(9):80-84.
5
郭康松,陈莉.
清代考据学派的学术特色及学术贡献[J]
.史学史研究,2019,0(2):38-4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刘文鹏,逄勃.
2019年清史研究综述[J]
.清史研究,2021(1):136-156.
被引量:1
2
王余光,张慧丽,范凡.
2007年文献学研究[J]
.图书馆,2008(4):50-55.
被引量:3
3
王余光,徐蒙.
2010年文献学研究进展[J]
.山东图书馆学刊,2011(6):17-24.
被引量:1
4
杜国辉.
书院讲学对明代学风的影响[J]
.兰台世界(下旬),2014(1):141-142.
被引量:4
5
刘萍.
王可风与中国史料学学科建设[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21(3):82-90.
被引量:2
6
刘萍.
建国以来史料学的理论探讨[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4(5):146-154.
被引量:6
7
马静,李瑶,张涛.
《伤寒论》“热入血室”的诠释方法研究[J]
.天津中医药,2022,39(7):888-892.
被引量:1
8
何良彬.
史学与法学印证方法:比较研究与当代镜鉴[J]
.证据科学,2022,30(4):429-441.
9
杨翔宇.
民国文献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与演进[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147-158.
10
黄伟豪.
朱谏《李诗辨疑》与明代宗唐疑古风尚[J]
.中国诗学研究,2019,0(1):151-168.
1
莲子.
史学方法论的引进要慎重[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10(1):66-66.
2
李杰.
唯物史观史学方法三论[J]
.江海学刊,2008(4):146-150.
3
苏双碧.
重新学习 重新理解[J]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7(1):51-52.
4
孙国栋.
我国史学研究面临新的转机[J]
.浙江学刊,1987(5):50-51.
5
S.马斯泰洛内,陆象淦.
意大利近代史研究中的若干倾向[J]
.国外社会科学,1984(5):8-13.
6
闻锐.
史学方法论讨论会综述[J]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5(1):119-120.
被引量:1
7
周一平.
司马迁详近略远方法论小议[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4(1):119-119.
8
王正.
十年来我国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研究述评[J]
.社会科学家,1989,4(3):34-38.
被引量:2
9
夏传才.
论清代《诗经》研究的继承和革新[J]
.天津师院学报,1982,2(4):67-73.
被引量:1
10
《陕西师大学报》一九八六年总目录[J]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5(4):128-129.
学习与探索
199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