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犯罪未遂与中止再探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是故意犯罪过程中两个性质不同的犯罪形态。区别两者的界限,掌握不同的处罚原则,对于正确定罪与量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共同点是,行为人在主观上都具有犯罪的故意,在客观上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犯罪结果。其不同点表现在:1.犯罪未遂发生在着手实施犯罪之后、既遂以前,在犯罪的预备阶段不存在来遂;
作者
胡安熹
出处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6-27,共2页
Law Science
关键词
现实意义
主观意志
犯罪未遂
犯罪中止
犯罪行为
犯罪形态
犯罪结果
犯罪过程
犯罪分子
处罚原则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
祝永.
延安整风运动——抗战要事[J]
.党史纵横,2001(1):47-47.
2
马英辉,张华锋.
预备阶段犯罪中止的非犯罪化思考[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18):369-370.
被引量:1
3
穆丽珅.
在预备阶段中止犯罪但未防止危害结果发生是否构成既遂[J]
.人民检察,2009(6):35-36.
4
杨佳彬,谈绪军.
浅析犯罪论中的实行行为的概念[J]
.改革与开放,2013,0(8X):50-50.
5
王昭武.
我国“共犯关系的脱离”研究述评[J]
.刑法论丛,2007(2):130-148.
被引量:8
6
陈毅坚.
预备阶段共同参与行为的性质:以共谋为例[J]
.中外法学,2010,22(5):784-799.
被引量:13
7
法律咨询[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4(2):65-65.
8
童之伟.
将监察体制改革全程纳入法治轨道之方略[J]
.法学,2016(12):3-13.
被引量:128
9
王凌,沈春明.
试论非法行医罪的未完成形态[J]
.医学教育探索,2008,7(6):657-660.
10
欧锦雄.
携带凶器抢夺的定性问题[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14(3):49-50.
被引量:3
法学
199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