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妙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1 “妙”能不能算是一个审美范畴,现在还有争议。这个问题是由中国古典美学的历史状况造成的:一是中国的审美范畴往往缺乏明确的界定。任何一个范畴的准确说明只有在一个理论体系的参照中才有可能,可是。
作者
李耀建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21-29,43,共10页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审美范畴
中国古典美学
中国美学范畴
庄子
历史状况
本义
宇宙
世说新语
理论价值
孔子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8
1
启功.
中国古代诗与书、书与画、 画与诗之关系例说[J]
.文艺研究,1999(3):207-211.
被引量:8
2
尚辉.
论第一代油画家的文化心理[J]
.文艺研究,2001(2):128-142.
被引量:13
3
亦邻真译《(新译红楼梦)回批》,《中国少数民族古代美学思想资料初编》,第35页.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第22,56页.
4
武金勇.
《芙蓉锦鸡图》的图像学研究[J]
.美术界,2007(4):57-57.
被引量:7
5
余辉.
宋徽宗花鸟画中的道教意识[J]
.书画世界,2013(1):4-16.
被引量:9
6
张文江.
天有历数,地有人据——对《庄子·寓言》的一段解释[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4(1):73-76.
被引量:1
7
张荣国.
诗画互文:从苏轼、王诜唱和诗新解王诜水墨卷《烟江叠嶂图》[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5(1):82-89.
被引量:6
8
范伟军.
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空白”论[J]
.文艺理论研究,2003(4):51-57.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5
1
范伟军.
“妙”——哈斯宝小说批评理论的重要范畴[J]
.民族文学研究,2005,23(4):21-25.
被引量:2
2
梁玉水.
体“妙”与析“美”——中西方审美精神的比较[J]
.社会科学战线,2014(9):157-160.
被引量:1
3
顾平,牛国栋.
北宋晚期艺术创作对“诗画关系”的不同诠释[J]
.中国美术研究,2017(4):78-86.
被引量:3
4
邢业凯.
老子庄子“妙”的审美意蕴[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5):64-66.
5
杨宝春.
悟妙与审美——中国传统美学中心范畴的选择与发展[J]
.江淮论坛,2003(4):143-14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周甲辰.
妙——似道之象[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1):98-101.
2
韩慧芝,哈斯.
关于国内哈斯宝研究概况[J]
.林区教学,2015,0(11):26-27.
被引量:1
3
江秋燕.
中西古典艺术精神比较[J]
.文教资料,2016(4):53-54.
4
额尔很巴雅尔.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哈斯宝红学研究述评[J]
.红楼梦学刊,2017(5):252-272.
被引量:1
5
张风塘.
中国画观点视野下的诗意画演变过程[J]
.美术教育研究,2022(1):10-14.
6
汪璧辉,辛红娟.
张柏然翻译美学实践及其思想[J]
.外语研究,2023,40(6):98-102.
7
张风塘.
中国诗意画的演变过程[J]
.中华书画家,2024(1):88-94.
8
邹泽健.
周紫芝题画诗的内容和美学特征[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4,27(2):89-94.
1
詹杭伦.
当代中国古典美学研究概观[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25(1):38-47.
被引量:4
2
山西师大学报一九八五年总目录[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2(4):109-112.
3
李欣复.
中国美学范畴史述略(一)[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2(2):26-31.
被引量:4
4
李欣复.
中国美学范畴史述略(二)[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2(3):40-44.
5
李欣复.
中国美学范畴史述略(4)[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3(1):89-95.
6
骆伟雄.
美学史方法的新探索——读《中国美学史大纲》[J]
.社会科学家,1988,3(2):18-20.
7
陈孝信.
中国美学史的范畴和目前研究中的方法论——江苏省“中国美学史第二次讨论会”侧记[J]
.江苏社会科学,1985(10):34-36.
8
石夷.
中国美学史研究述评[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30(2):72-78.
9
李欣复.
中国美学范畴史述略(三)[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2(4):51-55.
10
苗尤风.
略论列宁对唯物辩证法体系的贡献[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20(3):68-74.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