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生命的沉思与存在的决断(上)——论冯至的创作与存在主义的关系
被引量:
1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冯至的创怍生涯中,西方文化尤其是德国文化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正是与西方文化尤其是与德国文化的广泛而深刻的关系赋予了冯至的创作以不同寻常的思想艺术特色。因此,探讨这种关系一直是冯至研究中的一个持久不衰的热点和众所瞩目的焦点。然而迄今为止的研究还不能说已对这一关系的复杂性和深刻性有了充分的认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
作者
解志熙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48-56,共9页
Foreign Literature Review
关键词
西方文化
德国文化
存在主义
艺术特色
冯至
复杂性
焦点
里尔克
思想
陀思妥耶夫斯基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9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99
1
杨经建.
中国文学中“孤独”与“荒诞”问题[J]
.文艺争鸣,2008(4):151-155.
被引量:10
2
贺来.
生存哲学:中国语境及其使命[J]
.哲学动态,2001(1):11-15.
被引量:10
3
蔡明谚.
略论40年代中国现代诗──以冯至、郑敏和穆旦为考察[J]
.华文文学,2007(2):28-36.
被引量:1
4
程国君.
“体制的输入和实验”──徐志摩诗歌创作的艺术契机[J]
.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2(1):77-83.
被引量:4
5
王毅.
围困与突围:关于穆旦诗歌的文化阐释[J]
.文艺研究,1998(3):105-113.
被引量:28
6
张清华.
从启蒙主义到存在主义——当代中国先锋文学思潮论[J]
.中国社会科学,1997(6):131-145.
被引量:45
7
张宽.
试论冯至诗作的外来影响和民族传统[J]
.文学评论,1984(4):65-73.
被引量:7
8
绿原.
我们向歌德学习什么?[J]
.外国文学,1999(3):3-7.
被引量:3
9
程光炜.
何其芳、卞之琳和艾青四十年代的创作心态[J]
.文学评论,1993(5):153-156.
被引量:5
10
蓝棣之.
论冯至诗的生命体验[J]
.贵州社会科学,1992(8):35-40.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6
1
段虹.
冯至哲理诗在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发展中的地位[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0(S1):121-127.
被引量:1
2
杨武能.
冯至与德语诗歌[J]
.外国文学评论,1992(3):89-96.
被引量:1
3
袁可嘉.
一部动人的四重奏——冯至诗风流变的轨迹[J]
.文学评论,1991(4):119-125.
被引量:15
4
王维昌,钱奇佳.
存在主义的哲学思考——加缪剧本《误会》评析[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9(4):479-483.
5
万永凤.
阎连科小说的存在主义因素[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1):34-36.
6
刘纪新.
论冯至《十四行集》的超越精神[J]
.兰州学刊,2012(2):120-123.
被引量:2
7
罗绂文.
秘密的公开与意义的关联——冯至十四行诗《鼠曲草》的审美解读[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2(3):86-87.
被引量:1
8
范劲.
冯至与里尔克[J]
.外国文学评论,2000(2):120-128.
被引量:3
9
陈正海.
冯至《十四行集》中的生命维度[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5):37-39.
被引量:1
10
程国君.
大化·空灵·圆形之美——《十四行集》的化转意识、时间体验与诗美建构[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63-72.
二级引证文献
37
1
卓睿.
论中国现代诗乐关系的演变及诗学意义——基于“乐”的三重内涵[J]
.中国比较文学,2023(4):190-207.
2
常文昌.
中国现当代知性诗的演变轨迹[J]
.飞天,2000(12):100-104.
3
兰志丰.
十四行诗在中国译介的文化语境[J]
.电影评介,2008(3):97-99.
被引量:1
4
陈旭光.
从象征主义到英美现代主义——论四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英美现代主义转向[J]
.山东社会科学,2007(4):25-30.
被引量:1
5
刘平平.
从“狭窄的心”走向“大的宇宙”——冯至从《昨日之歌》到《十四行集》的诗歌转型解析[J]
.新余高专学报,2007,12(3):55-57.
6
杨华丽.
知性:冯至《十四行集》的美学追求[J]
.重庆社会科学,2007(11):54-58.
被引量:2
7
石晓霞.
论冯至诗歌的哲学意蕴[J]
.作家,2007,0(12):49-50.
8
袁洪敏.
《杜伊诺哀歌》的翻译和接受问题[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8(6):15-19.
9
蒋志权.
读冯至《北游》[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36-139.
10
汪云霞.
战争背景下的日常生活诗学——读冯至《十四行集》[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64(5):145-152.
1
格雷戈尔·保罗,冯英.
中国文化中的女性美一瞥[J]
.江苏社会科学,2014(3):164-166.
2
张旭东.
从“资产阶级世纪”中苏醒[J]
.读书,1998,0(11):29-39.
被引量:11
3
徐兴新.
浅析德国文化对于英国文学的影响[J]
.商业故事,2015,0(12):18-19.
被引量:1
4
刘楚翘.
《格林童话》中的德国文化[J]
.中华少年,2016,0(3):266-267.
5
王薇坚.
漫谈德国文化对英国文学的影响[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2,10(4):4-6.
被引量:1
6
张梦淼.
论德国文化对福斯特小说创作的影响——从《霍华德庄园》女主人公姓氏说开去[J]
.青年文学家,2011,0(9X):42-43.
7
乔联蓉.
澄澈妻美 秀音员天戎-谈冰心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J]
.阿坝师专学报,1993(1):49-49.
8
吴兆民.
为《荷塘月色》的思想艺术特色辩护[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6,0(10):37-42.
9
刘戈.
评李生龙长篇历史小说《道家演义》[J]
.中国文学研究,2002(1):72-74.
10
赵丰.
歌德的城堡[J]
.福建文学,2015,0(2):77-80.
外国文学评论
199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