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友人关系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友人关系(friendship)是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等众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研究领域。这些学科对友人关系进行了不同层面和角度的探讨。例如,西方社会学家认为,“友人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松散的关系”(G. D. Suttles,1970)①没有程式化的责任、义务或法律上的联系。
作者
杨宜音
出处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52-58,43,共8页
Contemporary Youth Research
关键词
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
社会交换理论
关系发展
心理学家
相互依赖
人类学
社会关系
个体
发生与发展
分类号
C913.5 [经济管理]
D432.6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李伯黍,岑国桢,陈欣银,陈会昌.
中国的儿童道德发展研究[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6(4):78-84.
被引量:8
2
谢本民.
中学生人际关系的某些认知特点与教育管理[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87,7(4):26-30.
被引量:1
3
(美)特 纳著,范伟达等.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
共引文献
7
1
孙永明.
皮亚杰品德心理研究评述[J]
.高校教育管理,1990(3):72-74.
2
李闻戈.
儿童利他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131-136.
被引量:9
3
韩露,吕园,陈喆,唐辉,姜晨,常亮.
幼儿责任感研究述评[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31(1):89-93.
被引量:2
4
孙彩平.
分层与分叉——当代中国儿童道德发展调查报告(2017)[J]
.教育科学研究,2018(2):10-19.
被引量:23
5
王雅琴,李丹,姜丽霞.
儿童自我责任感发展的相关因素及教育启示[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8,31(3):154-159.
6
陈淑萍,李军.
基于“私德到公德”因素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探索[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6(5):39-41.
7
张峰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儿童道德风貌变迁特征与研究展望--基于40年相关实证文献的分析[J]
.少年儿童研究,2023(2):68-75.
同被引文献
11
1
马进.
民族团结教育中社会心态的调节与生成[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65-69.
被引量:8
2
常永才,John W.Berry.
从文化认同与涵化视角看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的深化——基于文化互动心理研究的初步分析[J]
.民族教育研究,2010,21(6):18-22.
被引量:49
3
邵晓霞,傅敏.
论文化身份认同类型学理论及其对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启示[J]
.贵州民族研究,2011,31(1):130-135.
被引量:23
4
杨丽珠,徐敏,马世超.
小学生同伴接纳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友谊质量的多层级中介效应[J]
.心理科学,2012,35(1):93-99.
被引量:28
5
吉克跃林,张立辉,刘毅.
民族高校民族团结进步隐性教育“4S”课程体系构建[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5(11):196-200.
被引量:13
6
周宗奎,孙晓军,赵冬梅,田媛,范翠英.
同伴关系的发展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31(1):62-70.
被引量:105
7
刘阳,贾德梅,刘贵雄,龙长权.
维吾尔族和汉族大学生的族际友谊与面孔识别跨民族效应的关系[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31(5):406-411.
被引量:3
8
刘峰,佐斌.
国外对大学生跨族群友谊的研究及对中国民族教育的启示[J]
.民族教育研究,2017,28(3):25-30.
被引量:4
9
严庆,崔舒怡.
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沁入”思考[J]
.贵州民族研究,2020,41(1):2-8.
被引量:13
10
管健.
跨民族友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路径[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1(4):217-222.
被引量:29
引证文献
1
1
梁静,杜志闯.
青少年跨民族友谊促进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探索[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3,31(3):5-9.
1
The Watchword for 1995:Friendship[J]
.China Today,1995,44(1):7-7.
2
Brotherly Friendship[J]
.ChinAfrica,2016,8(2):63-63.
3
李达.
历史唯物主义讲座——第三章 資产阶級社会学說的批判(续)[J]
.江汉论坛,1958(9):29-42.
被引量:1
4
陈书琴,何文晟.
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比较:从社会交往的视角[J]
.黑龙江史志,2009(8X):6-6.
5
周庆华.
高薪养廉的社会学分析[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0(4):76-80.
6
滕智源.
社会转型时期下学生党支部组织凝聚力研究[J]
.大家,2011(20):95-95.
被引量:1
7
吕洪铎.
“盖案”现象的反思——盖艇被虐待致死四周年有感[J]
.法律与生活,1995(11):32-33.
8
黄吉庆.
斯宾塞社会学思想在梁启超方志观中的体现[J]
.江苏地方志,2005(5):12-14.
9
夏学銮,茅于轼.
如何摘除腐败毒瘤[J]
.廉政瞭望,2000,0(5):42-43.
10
Bridge of Friendship Between China and the World[J]
.China Today,1998,47(11):55-55.
当代青年研究
199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