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民族语言学的某些理论问题——读《民族语文散论》札记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民族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加强自身的理论建设至关重要,贾晞儒《民族语文散论》一书涉及许多值得研究的理论问题。本文仅就民族与语言的关系、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民族语言的现状与发展、语言与方言的划分、语言兼用和语言转用、民族文字的作用、有语言无文字的少数民族是创制还是选用文字等问题,展开了较为广泛的讨论,发表了笔者的看法。
作者
孙竹
秦楠
出处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10-15,共6页
Minority Languages of China
关键词
民族语言问题
民族语言学
语言关系
理论问题
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语言
散论
语言转用
民族语文
民族文字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傅懋勣,孙竹.
关于使用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的问题[J]
.民族研究,1990(2):1-10.
被引量:3
2
戴庆厦.
论语言关系[J]
.民族研究,1990(2):11-15.
被引量:6
3
禹岩.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地位和作用[J]
.民族语文,1989(2):1-9.
被引量:1
4
孙宏开.
论羌族双语制——兼谈汉语对羌语的影响[J]
.民族语文,1988(4):55-65.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7
1
林向荣.
阿坝藏族自治州双语使用情况调查[J]
.民族语文,1985(4):42-48.
被引量:5
2
傅懋勣,王均.
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使民族语文工作更好地为四个现代化服务[J]
.民族语文,1980(1):1-9.
被引量:2
3
舍那木吉拉.
蒙古语文繁荣发展的四十年[J]
.民族语文,1987(3):1-5.
被引量:1
4
李克郁.
青海汉语中的某些阿尔泰语言成分[J]
.民族语文,1987(3):27-31.
被引量:52
5
罩耀庭.
壮语文在社会主义新时期中的重要作用[J]
.民族语文,1987(2):1-7.
被引量:1
6
孙竹,赵如国.
云南民族语文工作的新进展[J]
.民族语文,1987(2):8-11.
被引量:2
7
周有光.
“求同存异”和“创新保旧”——纪念《民族语文》10周年[J]
.民族语文,1989(4):42-44.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12
1
高韬,陈泓妃.
绵虒羌语中汉语借词的研究[J]
.语言历史论丛,2022(2):74-87.
2
康静雯,宋雨,张宏.
四川民族地区藏羌彝族大学生英语听力教学现状与问题简述[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50-52.
被引量:3
3
李锦芳.
论壮侗语对粤语的影响[J]
.贵州民族研究,1990,10(4):60-65.
被引量:12
4
耿静.
羌语与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J]
.贵州民族研究,2012,32(1):105-110.
被引量:2
5
刘春梅.
平南白话的AB式状态形容词[J]
.民族语文,2017(1):64-72.
被引量:3
6
乔艳阳,张积家,李子健,江珊.
语言影响汉、苗、回族大学生的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J]
.民族教育研究,2017,28(3):73-78.
被引量:4
7
魏久乔,黄成龙.
松潘小姓羌语语音系统[J]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8,35(3):18-24.
被引量:1
8
葛燕红.
羌语活力的社区评估及规划策略[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2(1):40-48.
被引量:3
9
吕军伟,俞健.
接触视野下东南汉语方言AX类状态形容词之来源及演变[J]
.北部湾大学学报,2020,35(9):77-87.
10
杨文姣,邓晓华,王传超.
多学科视域下的侗台语和南岛语亲缘关系探究[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4(4):30-4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8
1
宋金兰.
古汉语判断句词序的历史演变——兼论“也”的性质[J]
.语文研究,1999(4):33-37.
被引量:8
2
吕叔湘、朱德熙先生在香山语法会议上的讲话[J]
.语言文字应用,1998(1):29-36.
被引量:11
3
宋金兰.
汉语助词“了”、“着”与阿尔泰诸语言的关系[J]
.民族语文,1991(6):59-67.
被引量:16
4
宋金兰.
青海汉语助动词“给”与阿尔泰语言的关系[J]
.民族语文,1990(2):46-52.
被引量:8
5
宋金兰.
丝路汉语语法的两个特征[J]
.青海民族研究,1993,4(3):50-56.
被引量:1
6
宋金兰.
汉藏语是非问句语法形式的历史演变[J]
.民族语文,1995(1):34-39.
被引量:12
7
宋金兰.
甘青汉语选择问句的特点[J]
.民族语文,1993(1):32-36.
被引量:7
8
宋金兰.
汉藏语选择问句的历史演变及类型分布[J]
.民族语文,1996(1):27-33.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1
1
秦楠,江海燕.
民族语言历史比较研究之管见[J]
.青海民族研究,2010,21(4):65-68.
1
王新刚.
浅析维语中的汉语借词[J]
.今日中国论坛,2013(8S):280-280.
2
詹真荣.
列宁处理民族语言问题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启示[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13(1):6-9.
3
陈晓平.
拆字与双关两种修辞格的语言兼用现象[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34(10):184-185.
4
沈晋.
苏联民族语言问题的历史与现时[J]
.苏联东欧问题,1991(6):51-56.
被引量:1
5
詹真荣.
对前苏联民族语言问题及其政策的历史考察[J]
.江西社会科学,1994,14(4):74-79.
被引量:3
6
丹珠昂奔.
关于新时期的民族语言问题[J]
.民族翻译,2008(1):3-12.
被引量:6
7
杨艳丽.
俄罗斯语言学家孔德拉什金娜来华访问[J]
.民族语文,1992(4):6-6.
8
李大新.
何来“劳燕纷飞”[J]
.咬文嚼字,2004,0(3):26-27.
9
南英,朱琳.
语言兼用者的语言选择与语码转换[J]
.昭通学院学报,2014,36(4):62-65.
被引量:4
10
王丽华.
“汉语修辞和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召开[J]
.当代修辞学,1995(2):45-45.
民族语文
199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