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建立我国犯罪被害补偿制度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犯罪被害补偿制度是指国家对犯罪行为的被害者给予经济补偿的法律制度。这种制度既不同于冤狱赔偿制度,又有别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从广义上讲,犯罪被害补偿制度和冤狱赔偿制度同属于国家赔偿制度范畴,但是,冤狱赔偿制度以司法机关在行使国家刑罚权过程中出现错羁、错判为前提。
作者
曾友祥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28-31,共4页
Modern Law Science
关键词
犯罪被害
刑事被害人
补偿制度
犯罪行为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补偿机构
司法机关
国家赔偿制度
被害者
法律制度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12
1
刘根菊.
关于公诉案件被害人权利保障问题[J]
.法学研究,1997,19(2):57-66.
被引量:44
2
姚建龙.
对我国首例贞操损害赔偿案的法理评析[J]
.法学,2001(11):79-80.
被引量:10
3
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面临的司法困境及其解决对策的调研报告[J]
.法律适用,2007(7):77-81.
被引量:19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7页.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07页第493页.
6
张景义等.《聚焦国内“辩诉交易”第一案》,《人民法院报》2002年8月8日.
7
崔丽.《北京朝阳检察院扩大轻伤害案件不起诉范围》,《中国青年报》2002年12月26日.
8
李松等.《北京朝阳检察院对轻伤害案件相对不起诉:推行刑事和解满意率是100%》,《法制日报》2006年7月26日.
9
吴兢.《轻伤害案:刑罚是最佳选择吗?》,《人民日报》2003年6月17日.
10
龙宗智.
被害人作为公诉案件诉讼当事人制度评析[J]
.法学,2001(4):31-35.
被引量:88
引证文献
3
1
冯昀.
刑事被害人的权利救济:现状与路径选择[J]
.理论探索,2009(1):127-130.
被引量:4
2
曾友祥.
中国刑事和解价值之辩[J]
.政法论坛,2011,29(6):137-144.
被引量:11
3
曹友祥.
论刑事被害人权利[J]
.现代法学,2001,23(2):78-81.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徐方迪.
论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建议“尽量协商一致”之完善——以“沟通式刑罚观”为视角[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5(S01):75-82.
被引量:1
2
江伟.
侵财型犯罪中被害人权益救济的冲突与完善——以法院审判与执行实践为视角[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4):100-105.
被引量:1
3
刘付联.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8(7):68-69.
4
李小龙.
论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障[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8):448-449.
被引量:1
5
宋卫琴.
试论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障程序[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3):62-63.
6
褚福民.
刑事法治的理想与立法的局限 刑事诉讼法修改研究之综述与反思[J]
.中外法学,2007,19(2):224-256.
被引量:2
7
王戬.
论我国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中日法律的实效分析[J]
.河北法学,2007,25(8):143-146.
被引量:6
8
李蕊.
见义勇为的损害救济问题探究[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6):64-68.
被引量:4
9
刘丰杰.
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救济制度的建构[J]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1(3):77-80.
10
张登银,宋远军.
检察机关参与刑事和解工作机制的完善[J]
.宜宾学院学报,2013,13(3):75-79.
被引量:1
1
赵星,周罡.
关于被害人国家补偿机构的若干思考[J]
.经营管理者,2011(4X):295-295.
2
郭娜娜.
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以机构设置为视角[J]
.改革与开放,2012(06X):19-19.
3
刘贵萍,许永强.
构建我国犯罪被害人的国家补偿制度[J]
.犯罪研究,2003(3):38-41.
被引量:2
4
何兆美,刘尊兴.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机构的设置[J]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1(6):237-238.
5
王亚明,卢希起.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简论[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0,22(1):58-62.
6
韩海花.
构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路径探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4):33-34.
7
方琦.
谈损益相抵规则的适用[J]
.商,2012(24):104-104.
8
李宝琴,解建军.
把职位调查和“三定”结合起来的初步尝试[J]
.学习与研究(北京),1993(21):27-27.
9
何建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深化体制改革——学习党的十四大报告的体会[J]
.中共党史研究,1992(6):9-12.
10
张行生.
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9(2):72-73.
现代法学
199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