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哈姆莱特并非人文主义者
被引量: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十七世纪初在英国上演的五幕悲剧《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全部剧作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世界艺术史上最受重视、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然而,正如卞之琳先生所说,其主人公哈姆莱特“这个悲剧中心人物,三个多世纪以来,在世界闻名的典型人物中,得到最多的评论,也受到最多的误解.”
作者
从丛
出处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1期41-49,共9页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关键词
哈姆莱特
人文主义者
莎士比亚
王子
人文主义思想
《哈》剧
戏剧人物
十二世纪
《哈姆莱特》
评论家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7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46
同被引文献
67
1
邹君.
超越死亡的智慧——哈姆雷特形象再议[J]
.电影评介,2007(5):111-112.
被引量:2
2
王坚,杨勇坚.
论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人文主义思想[J]
.思想战线,2011,37(S2):416-417.
被引量:7
3
顾绶昌.
莎士比亚的版本问题[J]
.外国文学研究,1986,8(1):63-68.
被引量:4
4
高万隆.
哈姆莱特是人文主义思想家吗[J]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1986,31(4):87-92.
被引量:12
5
叶舒宪.
从哈姆雷特的延宕看莎士比亚思想中的封建意识[J]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4(2):59-69.
被引量:10
6
赵澧,孟伟哉,管珑,吴芝蘭.
论莎士比亚的社会政治思想及其发展[J]
.教学与研究,1961(2):20-27.
被引量:8
7
卞之琳.
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发展[J]
.文学评论,1964(4):52-79.
被引量:9
8
卞之琳,叶水夫,袁可嘉,陈燊.
十年来的外国文学翻译和研究工作[J]
.文学评论,1959(5):41-77.
被引量:123
9
冯至,杨豈深,戴镏龄,桂灿昆,周珏良,方淑珍,李秉汉,薄冰,金学文,杨周翰,程镇球.
一定要把社会主义的红旗插在西语教学和研究的阵地上![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58,1(3):250-260.
被引量:6
10
吴兴华.
莎士比亚的亨利四世[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6,2(1):110-131.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11
1
高世政.
也谈《哈姆莱特》的“延宕”问题[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0(3):47-52.
被引量:1
2
李振中.
正义之辩:哈姆雷特形象的再阐释[J]
.外国语文,2009,25(3):22-27.
被引量:7
3
庄新红.
哈姆雷特:一个为追寻生命意义而沉沦的人——兼“哈姆雷特非人文主义者”之论辨析[J]
.山东外语教学,2011,32(1):107-112.
被引量:8
4
张吉轶,姚天问.
哈姆莱特形象在中国的成长[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10):150-152.
5
从丛.
再论哈姆莱特并非人文主义者[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1,38(5):70-79.
被引量:22
6
王颖.
对高校外国文学课的若干思考[J]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7,29(4):134-138.
7
宋航宽,赵海萍(指导).
哈姆雷特“人文主义思想启蒙”的辩证讨论[J]
.戏剧之家,2018,0(3):6-7.
8
王婉秋.
问题导向与文本阐发:基于“问题式”教学法的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2,41(1):189-192.
9
张松林.
《哈姆莱特》中“命运观”的渊源[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2(6):114-118.
10
李伟民.
何处是安妥灵魂的精神家园——哈姆莱特形象认识辨析[J]
.四川戏剧,2003(6):8-1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6
1
冯博.
论帕斯捷尔纳克的“哈姆雷特”[J]
.俄罗斯文艺,2002(4):35-38.
被引量:2
2
李伟民.
艰难的进展与希望——近年来中国莎士比亚研究述评[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2(1):28-33.
被引量:17
3
李伟民.
莎士比亚研究——构筑起心灵的家园——兼评张冲的《莎士比亚专题研究》[J]
.外语研究,2007,24(2):76-79.
被引量:3
4
孔繁星.
从光辉高大的圣者到血肉丰满的凡人——浅析哈姆雷特的中国形象变化[J]
.世纪桥,2008(1):85-85.
被引量:2
5
李伟民.
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哈姆莱特》——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的一个特殊译本《天仇记》[J]
.国外文学,2008(3):35-43.
被引量:11
6
李振中.
正义之辩:哈姆雷特形象的再阐释[J]
.外国语文,2009,25(3):22-27.
被引量:7
7
高玉秋.
哈姆莱特与威登堡大学[J]
.外国问题研究,2009(3):48-52.
被引量:1
8
陈达.
性格决定命运——哈姆雷特和周朴园的人物性格分析与比较[J]
.科教文汇,2008(35):252-252.
9
马欣建.
林兆华执导之《哈姆雷特》评析[J]
.成才之路,2010(36):17-17.
10
庄新红.
哈姆雷特:一个为追寻生命意义而沉沦的人——兼“哈姆雷特非人文主义者”之论辨析[J]
.山东外语教学,2011,32(1):107-112.
被引量:8
1
曹让庭.
论哈姆莱特的踌躇[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5(2):68-76.
被引量:1
2
高世政.
也谈《哈姆莱特》的“延宕”问题[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0(3):47-52.
被引量:1
3
陶思炎.
谈《哈姆莱特》剧中的鬼魂[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4):61-63.
被引量:1
4
高万隆.
哈姆莱特是人文主义思想家吗[J]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1986,31(4):87-92.
被引量:12
5
王雨海.
哈姆莱特性格发展的三个阶段[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9(3):84-88.
被引量:1
6
张琪.
风景在别处[J]
.心理与健康,2008(3):39-39.
7
周骏章.
《哈姆莱特》的思想性和局限性[J]
.社会科学战线,1983(1):307-316.
8
什么是“人文主义”[J]
.体育学刊,1999,6(3):51-51.
9
徐克勤,刘念兹.
哈姆莱特的性格——纪念莎士比亚逝世三百六十五周年[J]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1981,26(3):67-74.
10
梁安全.
“哈姆莱特之谜”的心理分析[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3(2):4-7.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