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英国经济学家吉布森(A·H·Gibson)发表于英国《银行家》杂志(1923年1月)的一篇文章中,用一张统计图列示了一个似与理论发生矛盾的现象:英国政府公债利率与批发商品价格指数之间存在着一种正相关关系。在没有考察这些统计数据之前,人们从理论上假定,货币量增加必将导致利率下降和商品需求增加,而且新增加的货币量引起了商品价格的上升,于是商品价格上升必然会伴随着利率的下降。这种观点在理论上好象是确立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客观事实是,利率、货币与价格的变化是正相关的。如果中央银行想用增加货币贷款办法来平抑利率,那么,其结果还将适得其反。凯恩斯于1930年发表的《货币论》(A Treatise on Money)一书中把这一现象称作"吉布森矛盾"(The Gibson Paradox),而这个"矛盾"也就作为一个著名的理论概念而被载入各种经济文献资料之中。
出处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47-49,共3页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