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稻作的起源和东传日本的路线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的稻作起源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这里就考古发现、稻作起源和传播三个问题作一简要的叙述,并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一)
作者
陈文华
出处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24-36,共13页
Cultural Relics
关键词
稻作起源
中国新石器时代
考古学
稻作文化
稻谷
长江下游
长江流域
太湖地区
农业考古
中国云南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72
同被引文献
5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7
1
游修龄.
农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
.中国农史,1988,7(1):1-6.
被引量:5
2
卢茂村.
安徽古代稻麦小史[J]
.农业考古,1987(2):273-278.
被引量:1
3
李昆声.
亚洲稻作文化的起源[J]
.社会科学战线,1984(4):122-130.
被引量:23
4
李昆声.
云南在亚洲栽培稻起源研究中的地位[J]
.云南社会科学,1981(1):69-73.
被引量:41
5
闵宗殿.我国栽培稻起源的探讨[J]江苏农业科学,1979(01).
6
汪宁生.
远古时期云南的稻谷栽培——云南少数民族科学史学习札记[J]
.思想战线,1977,3(1):98-102.
被引量:26
7
柳子明.中国栽培稻的起源及其发展[J]遗传学报,1975(01).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吴梓林.
从考古发现看中国古稻[J]
.人文杂志,1980(4):69-72.
被引量:7
2
梁钊韬.
百越对缔造中华民族的贡献——濮、莱的关系及其流传[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21(2):64-71.
被引量:25
3
刘学愚.
自然经济阻碍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浅谈云南经济发展的动向[J]
.思想战线,1981,7(1):76-80.
被引量:1
4
陈国强.
从台湾考古发现探讨高山族来源[J]
.社会科学战线,1980(3):211-217.
被引量:9
5
游汝杰.
从语言地理学和历史语言学试论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和传布[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7(3):6-17.
被引量:50
6
CPAM, Chekiang Province and Chekiang Provincial Museum.
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J]
.考古学报,1978(1):39-94.
被引量:279
7
云南滇池周围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J]
.考古,1961(1):46-49.
被引量:11
8
王民同.
东南亚史前文化述略[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5(1):21-30.
被引量:3
9
石钟健.
试证越与骆越同源(续)[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4(3):13-24.
被引量:7
10
石钟健.
试证越与骆越同源[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4(2):10-21.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72
1
甘德欣,黄璜,蒋廷杰.
中国栽培稻起源与进化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2,16(S1):213-215.
被引量:1
2
杨玉.
试论少数民族在中外科技交流中的桥梁作用[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2(2):3-14.
被引量:3
3
李晓岑.
云南不是亚洲栽培稻的发源地[J]
.云南社会科学,1997(4):86-89.
被引量:7
4
向安强.
中国稻作起源问题之检讨──兼抒长江中游起源说[J]
.东南文化,1995(1):44-58.
被引量:7
5
孟铸群,史波.
铜鼓文化开新花 西南研究结硕果——1980至1990年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研究评述[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12(4):49-56.
6
黄季力.
关于科学技术史上的几个问题[J]
.史学月刊,1988(6):3-7.
7
李昆声.
亚洲稻作文化的起源[J]
.社会科学战线,1984(4):122-130.
被引量:23
8
汪宁生.
河姆渡文化的“骨耜”及相关问题[J]
.东南文化,1991(1):240-242.
被引量:9
9
谷建祥,贺云翱.
中国新石器时代海洋文化体系中不同文化圈之形成与交融[J]
.东南文化,1990(5):96-107.
被引量:12
10
周国茂.
论布依族稻作文化[J]
.贵州民族研究,1989,9(3):14-20.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50
1
CPAM, Chekiang Province and Chekiang Provincial Museum.
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J]
.考古学报,1978(1):39-94.
被引量:279
2
河姆渡发现原始社会重要遗址[J]
.文物,1976(8):6-14.
被引量:26
3
呂荣芳.
中国东南区新石器文化特征之一:印紋陶[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9,16(2):45-56.
被引量:8
4
林惠祥.
中国东南区新石器文化特征之一:有段石锛[J]
.考古学报,1958(3):1-23.
被引量:77
5
严文明.
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J]
.农业考古,1982(1):19-31.
被引量:120
6
陈文华.
中国稻作起源的几个问题——《中国的稻作起源》序言[J]
.农业考古,1989(2):84-99.
被引量:18
7
严文明.
略论中国栽培稻的起源和传播[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6(2):53-56.
被引量:14
8
葛剑雄.
福建早期移民史实辨正[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7(3):165-171.
被引量:13
9
王仲殊,王世民.
夏鼐先生的治学之路——纪念夏鼐先生诞生90周年[J]
.考古,2000(3):81-93.
被引量:7
10
.《史记·秦始皇本纪》[M].,..
引证文献
2
1
金健人.
中国稻作文化东传日本的方式与途径[J]
.农业考古,2001(3):78-90.
被引量:6
2
林校生.
闽东北历史上的族群、聚落和生业形态概说[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0(1):27-36.
二级引证文献
6
1
何慧燕.
从鸟崇拜现象看越文化与古代日本文化的渊源关系[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5):108-110.
2
黄翡,郭富,金普军.
麦坪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水稻植硅体的发现及其意义[J]
.四川文物,2011(6):79-83.
被引量:12
3
芦敏.
先秦时期中朝移民与文化往来[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40(6):75-79.
4
陈存斌.
舟山马岙古镇历史文化遗存调查与保护利用研究[J]
.特区经济,2018(12):150-153.
5
辛艺华,张楠.
来自自然之美——小岛良平设计作品图形语言分析[J]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6,19(4):122-128.
6
辛艺华,张楠.
来自自然之美--小岛良平设计作品图形语言分析[J]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6(10):91-96.
1
张锴生.
中国最早的稻作与稻作农业起源中心[J]
.中原文物,2000(2):16-21.
被引量:7
2
安志敏.
中国稻作文化的起源和东传[J]
.文物,1999(2):63-70.
被引量:23
3
梁紫苏.
《海国图志》对近代日本的影响[J]
.近代中国与文物,2006(1):14-17.
被引量:1
4
李寿旭.
徐福其人其事及其东渡对古代日本的影响[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321-322.
被引量:2
5
朱乃诚.
太湖与杭州湾地区原始稻作农业起源初探[J]
.东南文化,2004(2):24-31.
被引量:5
6
尹绍亭.
中日稻作起源研究回顾[J]
.思想战线,2004,30(2):94-97.
被引量:5
7
向安强.
长江中游史前稻作遗存的发现与研究[J]
.江汉考古,1995(4):38-47.
被引量:6
8
黄剑华.
中国稻作文化的起源探析[J]
.地方文化研究,2016,4(4):40-57.
被引量:7
9
曾险峰.
在第二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致词[J]
.农业考古,1998(1):7-8.
10
游修龄,曾雄生.
《中国稻作文化史》导言[J]
.中国农史,2010,29(3):140-144.
被引量:5
文物
1989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