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整合:人类总体行为有序互动的功能机制──一种哲学新视界的思考
被引量:9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21-25,共5页
Seeking Truth
同被引文献93
-
1曹志彪.对“整合”意义的整合[J].咬文嚼字,2000(10):20-22. 被引量:2
-
2蓝庆新,彭一然.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关联机制和发展策略[J].理论学刊,2013(5):35-39. 被引量:40
-
3李季.道德整合:现代德育的素质教育取向[J].教育研究,1999,20(4):41-46. 被引量:21
-
4庞耀辉.科学创造与整合思维[J].社会科学,1993(2):33-37. 被引量:3
-
5岳剑波.从信息资源论到信息环境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9(4):101-106. 被引量:11
-
6张一兵.社会历史发展永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吗?[J].天府新论,1988(1):33-35. 被引量:5
-
7李晓明.略论思维的共时性整合[J].哲学研究,1988(5):52-60. 被引量:5
-
8张一兵.实践惯性运转: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亚意图行为系统[J].求索,1991(1):66-71. 被引量:6
-
9隋映辉.关于技术引进的战略选择[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7,8(10):37-38. 被引量:1
-
10黄宏伟.整合概念及其哲学意蕴[J].学术月刊,1995,27(9):12-17. 被引量:84
引证文献9
-
1张一兵.实践格局:人类社会历史过程的深层制约构架——一种关于哲学新视界的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1991(4):71-76. 被引量:3
-
2张一兵.突现的社会层系结构——一般进化过程中的社会存在特质[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0(4):51-57.
-
3邹成效.整合是什么[J].社会科学战线,1994(3):67-69. 被引量:8
-
4黄宏伟.论实践整合[J].丽水学院学报,1996,21(1):7-12.
-
5朱永海.信息系统演进述评及其发展趋势--兼论信息生态论的内涵演变[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31(4):631-636. 被引量:7
-
6孙小民.道德整合释义[J].齐鲁学刊,2015(1):82-85. 被引量:2
-
7王锰,章学周,邵波.城镇化和信息化同步发展的社会存在依据及现实基础[J].图书与情报,2016(1):7-13.
-
8翟坤周.经济绿色治理的整合型实施机制构建[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4):88-95. 被引量:10
-
9周紫艳,汤书波,杨胜荣.教育技术生成过程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21,36(2):72-81.
二级引证文献30
-
1方蒸蒸.生态文明语境下绿色经济的价值内涵[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9,35(1):29-32. 被引量:1
-
2宋庆超,聂翠芳,张玉臣.风疹[J].社区医学杂志,2006,4(05X):8-9.
-
3严庆.概说民族整合[J].广西民族研究,2006(2):28-34. 被引量:4
-
4朱永海.试论基于信息哲学的“信息人态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32(3):19-21. 被引量:1
-
5杜辉,胡志坚,刘滨.农业财政资金整合之解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73-76. 被引量:3
-
6张一兵.“思想构境论”想说明什么——答王金福[J].学术月刊,2009,41(7):13-23. 被引量:14
-
7王知津,谢丽娜,徐芳.社会科学情报研究的变迁、深化与拓展[J].新世纪图书馆,2009(5):17-22. 被引量:1
-
8徐绪堪,李晓东.基于生态理论的企业信息系统生长模型构建[J].情报杂志,2009,28(9):17-20. 被引量:5
-
9张一兵.劳动塑形、关系构式、生产创序与结构筑模——关于构境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逻辑承袭[J].哲学研究,2009(11):3-10. 被引量:26
-
10张楚文,张驰.论长株潭城市群社区服务信息生态体系构建[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18(3):55-58. 被引量:1
-
1李长健,张锋.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组织功能机制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4):34-37.
-
2马凤芝.社会工作实践模式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32(2):132-137. 被引量:18
-
3张一兵.实践格局:人类社会历史过程的深层制约构架——一种关于哲学新视界的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1991(4):71-76. 被引量:3
-
4王福安.努力建设与时代发展进程相适应的家庭文化[J].甘肃农业,2005(8):55-55.
-
5张一兵.论科学理论框架与社会实践格局的有序结构[J].齐鲁学刊,1988(4):43-47. 被引量:2
-
6贺麟.论自然的目的论[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6(2):1-7.
-
7范钰婧.现代城市社区服务的问题与对策[J].商情,2012(16):149-150.
-
8宁亚芳.应对不公平的策略选择与民族地区社会治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8(1):72-79. 被引量:1
-
9赖明.数字城市是城市的终极目标[J].科学咨询,2002(23).
-
10周荫祖,金元浦.论柏格森直觉主义及其美学意义[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9(4):27-36.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