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50-56,共7页
Seeking Truth
同被引文献16
-
1<诗篇>19:1-4.
-
2<便西拉智训>39:16,33;43:11.
-
3[17]<创世记>22:1 7;5:23,24.
-
4[15]<但以理书>2:35;2:18,19,22,28,29,30,47;4:9.
-
5<路加福音>1:51-53.
-
6卫姆赛特·布鲁古斯:<西洋文学批评史>,颜元叔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259-260页.
-
7<歌罗西书>1:25,26.
-
8吉尔伯特·库恩:<中世纪的美学>,何文轩译,载<美学译文>第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146页.
-
9诺思洛普·弗莱:<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郝振益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220页.
-
10[26]勒兰德·莱肯:<圣经文学>,徐钟等译,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199-200,116页.
-
1吴秋林.论寓言的美[J].东岳论丛,1987,8(5):69-72.
-
2胡家祥.“崇高”新探[J].鄂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6(2):29-37.
-
3John Henry Newman 刘士聪(译析).古典文学[J].英语世界,2009,28(9):114-116.
-
4顾荣佳,马国柱.论崇高的审美特征——兼对朗吉弩斯、柏克、康德关于崇高的考察[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6(1):39-45. 被引量:4
-
5张娇娇.浅谈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2(11):151-151.
-
6镡立勇.广告审美的崇高、善、真[J].公关世界,1996(12):35-35.
-
7杨星映.马克思恩格斯对西方典型理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19(4):32-39.
-
8何伟文.论朗吉努斯《论崇高》中关于艺术家的思想[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0(4):83-91. 被引量:4
-
9本刊编辑部,吉文昌,李晓翔,王真东,郑大明,吴婷.关爱学生:从尊重生命开始[J].教育科学论坛,2008(9):5-6.
-
10谢电波.贺拉斯文艺思想辨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3(4):71-73. 被引量:2
;